篆隶笔法没那么玄,练十天就能达到相当的水平

(0)

相关推荐

  • 隶书的演变、发展简史(精选)

    概述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历史遗存主要有二大类:简帛书(书写在竹木简牍和丝绸):石刻文字(包括碑刻和摩崖).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书和简牍已可窥见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迹象(如<长沙子弹 ...

  • 刻石新探 |《孔羡碑》《谷朗碑》《天发神谶碑》众家谈

    编者按:11月1日至6日,"源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结合传统&quo ...

  • 郑簠的“草法”入隶

    康熙初年,郑簠曾尽倾家资,裸粮走千里,北上山东.河北一带,寻访古刻,在曲阜停留数月,"遍摹汉.唐碑碣".前人评说:"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q ...

  • 隶书简史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简椟类,二是石刻类,二是墨迹本类.其中简椟类隶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石刻类隶书包括石碑镌刻和摩崖凿刻,是最重要的隶书存在形式,以汉代隶书为代 ...

  • 教授:篆隶笔法没那么玄!

    我先谈谈篆隶书用笔的演变过程.篆书只有画,没有点,有短画.长画.横画.竖画,用笔方法只有一种,方向可以改变. 隶书除了画以外,多了一个蚕头雁尾,就是波挑,还有一个反方向的掠笔,此外,还有一些点的感觉, ...

  • 教授:篆隶笔法没那么玄

    我先谈谈篆隶书用笔的演变过程.篆书只有画,没有点,有短画.长画.横画.竖画,用笔方法只有一种,方向可以改变. 隶书除了画以外,多了一个蚕头雁尾,就是波挑,还有一个反方向的掠笔,此外,还有一些点的感觉, ...

  • 赵之谦篆书《铙歌》,篆隶笔法融汇,沉实厚重

    赵之谦,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 ...

  • 高清|如何用篆隶笔法写楷书?傅山小楷《金刚经》给出了答案

    "荡荡乾坤病,戋戋肺腑收!" 这是清初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来自灵魂深处,撕心裂肺的痛苦! 傅山像 他是傅山,<七剑>中的剑客,医史上的妇科高手,同时,他更是书法史上值得 ...

  • 黄惇谈篆隶笔法练习

    我先谈谈篆隶书用笔的演变过程.篆书只有画,没有点,有短画.长画.横画.竖画,用笔方法只有一种,方向可以改变.隶书除了画以外,多了一个蚕头雁尾,就是波挑,还有一个反方向的掠笔,此外,还有一些点的感觉,有 ...

  • 篆隶笔法书行楷,伊秉绶写出了“面目清奇”的行书

    伊秉绶,清中叶的一位政声卓著又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具有很高造诣的杰出人物.工四体,尤其擅长隶书.他的隶书,虽愚的厉害,拙的可以,然表达出的却是一种气魄--一种静穆的气魄. 伊秉绶<行书张烈妇诗 ...

  • 张从申《李玄静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

    <李玄靖碑>又称为<李玄静先生碑><茅山玄静碑><玄靖先生碑><李含光碑>,全称<唐茅山此阳观玄静先生碑>.唐代宗大历七年八月十 ...

  • 徐无闻先生篆隶十五联徐无闻(1931—1...

    徐无闻先生篆隶十五联 徐无闻(1931-1993),四川成都人.字嘉龄,号无闻.原名永年,三十耳聋后更名"无闻",室号守墨居.烛名室.歌商颂室等.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教授 ...

  • 王力春书法讲座(十) 篆隶古法

    王力春书法讲座(十) 篆隶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