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看透大千世界,以格局容纳芸芸众生
相关推荐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九章
道经·二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吴澄:取天下谓使天下悦而归己也.为谓作为.取天下者德盛,而人自归之尔.苟若有所作为,则是欲用智力以强服天下,岂能得天下之归己哉. 原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
-
《道德经》第五章的逻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微信公众号:luojijieguwen 要想充分理解本章的含义,首先要正确理解&quo ...
-
《道德经》第二章的逻辑
第一章里讲天地万物都有它们所遵循的规律集合,那么人类社会有没有自己所遵循的规律呢?当然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人们会用"美" ...
-
道德经译成·道经十章·营魄抱一篇
道经十章·营魄抱一篇 附加主观意志于肉体之后,意志与肉体合为一体, 能去除主观意志吗? 附加主观意志于肉体之后,意志与肉体协调一致, 能像婴儿的行为不受主观意志影响吗? 附加主观意志于肉体之后,意志与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九章 天下神器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非可执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苏辙:圣人纵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于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贵,勉强以求不失,盖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原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
-
道德经译成·道经二九章·天下神器篇
道经二九章·天下神器篇 拒绝"道"的约束而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来改造天下, "现实的我"认为即使有能力也达不到目的. 这个天下, 是神圣之 ...
-
《道德经》:眼界越宽,越不贪婪;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不贪婪,是为人的境界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老子告诉我们:不懂得知足是一个人最大的祸患. 有的人生活稳定之后,羡慕别人的那种 ...
-
《道德经》里隐藏的天机:看透规律的人才能掌握命运!
在宇宙万物诞生之时,上帝就锁定了万物运转的规律,就像给宇宙运转设计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或规律就叫做"道".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越深刻,越能理解这个"道".科技越发 ...
-
《道德经》中最核心的理念,从这里熟悉天道的规律,看透大道
《道德经》中最核心的理念,从这里熟悉天道的规律,看透大道
-
《格局》: 最不会贬值的投资, 只有一种, 越早看透, 人生越好运
文|LF·蓝澈夫人 点击加载图片 白岩松曾说:"我何为建议大家都去读书,因为你要相信前方有一个更好的自己在等你,迄今为止,我还从未见过有任何一个比读书成本更低的投资方式". 白岩松 ...
-
道德经:让理智战胜情绪,容纳万物,便是道的法则
道德经:抛开自己的狭隘情绪,容纳世界,方能成其大.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认识宇宙永恒法则,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可以做 ...
-
《道德经》:人生最高境界是看透自己还是看透别人?三个故事解释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大意就是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 ...
-
所谓格局大,就是头脑中的边界少。道德经上...
所谓格局大,就是头脑中的边界少. 道德经上说:"大制不割".真正的大,就是没有边界,没有边界就是不割,只要分割了,就有了边界,边界越多,被分割的越细,我们就被局限的越厉害. 边界越 ...
-
慎始慎终,眼界独到的三大星座,看透世间沉浮,活出格局
人生如战场,凡事都理应做到慎始慎终,方能锻炼眼界,擦亮自己的眼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前进.正如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使得万年船,做到谨言慎行,才能够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被河水冲刷而去. 莎士比亚在&l ...
-
《道德经》教你,如何看透事物的本质?(完整版)
"花一秒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与花一辈子都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不同的命运." 我们总容易犯"一叶障目"."捡西瓜丢芝麻"的错误. 这是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