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话·第二辑(604)联吴制楚

(0)

相关推荐

  • 孙武为何投奔吴国,唐朝墓碑揭开秘密,原来孙武几乎别无它选

    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通过吴王阖闾面试之后,开启了一段并不成功的旅程. 春秋战国时代,君择臣.臣择君,良禽择木而栖,效力他国并不让人惊奇,但仔细再看就会发现, ...

  • 想当霸主的蛮夷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这时他可以对越国赶尽杀绝,也可以接受越国求和.夫差选择了和平,后来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反而灭掉了吴国. 前两年公布的清华简<越公其事>,其中讲到夫差不灭越国,实在 ...

  • 寿梦,吴国强盛的推动者

    <姑苏晚报>2021年05月17日 B07版 吴波 研究吴国历史的文献中,介绍泰伯.阖闾和夫差的文章比较多,这是他们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吴自立国,到被越国灭亡,历时600余年,共有25位君主 ...

  • 蛮夷还是正统?先秦吴国人的自我认知变化(中)

    越国登场 相比于有周王室血统的吴国,夏少康后裔的越国则是更加边缘的国家.在东海之滨默默无闻20代之后,才因为楚国需要在吴国后方安插牵制性力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越王允长与楚国结盟,并与吴国多次交锋.在 ...

  • 你不知道的春秋时代,按下葫芦浮起瓢

    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灭掉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按照宗法制的原则,将土地分封给周王室的子弟以及有功之臣. 武王.周公成王时期,陆续封赏了七十一国. 随着周王朝的扩张和贵族子弟的 ...

  • 先秦风云丨吴、越、楚三国的百年恩怨_

    西窗夜话2019-03-14 一.三大蛮夷 三大蛮夷 1.吴.越.楚三国之间,恩怨可不止百年这么短暂,而是持续了数百年: 2.说蛮夷呢,吴国和周朝的始祖是亲戚,所以说呢,如果从血统角度来说,周朝是华夏 ...

  • 历史上少见:春秋时期吴国在强盛期直接灭亡

    吴国阖闾在位时期,任用孙武和伍子胥为将相,吴国进一步强盛,攻破了强大楚国的都城,后又逼迫楚国迁都.不久之后,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战斗中受伤而死.太子夫差继位,他也就是吴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吴王夫差.吴王夫差 ...

  • 比孔子更早的儒家大师,竟是蛮夷出身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5) 主笔:闲乐生 按照<史记 泰伯世家>,春秋吴国,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嫡长子泰伯的后人,但是,自泰伯之后数百年,吴国的历史都乏善可陈,历西周一世到春秋晚期, ...

  • 蛮夷还是正统?先秦吴国人的自我认知变化(上)

    很多文字中保留了远古时代的文明密码.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吴国先民的一些情况.吴国的'吴'的本字是'呉',属于会意字,有'口'和'大'组成,根据<说文解字>,<毛诗序>等典 ...

  • 为晋国献“联吴疲楚”之计,却终究是个跳梁小丑

    今天闲聊两句, 我们从一个叫 巫臣 的说起, 巫臣本名屈巫,楚国人,因逃离楚国时全家被灭族,愤恨不已,决心与楚国决裂,故改名巫臣. 巫臣为什么要逃离楚国呢? 因为一个女人,夏姬. 夏姬本是郑国公主,后 ...

  • 《延寿诗联》之友作品第二辑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延寿诗联>之友 作品第二辑 闻女排连败(新韵) 张济 东京连日角逐中,成也欢欣败也荣. 何必执着分胜负,从来国计在民生. 画斗鸡戏题(新韵) 张济 从来和善有 ...

  • 长篇连载——吴青航 . 著:好女孩走四方||第二辑《西安纪行》

    作者小传 吴青航,学生,1994年7月出生于南通市通州区.小学至高中曾在<小主人报><通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习作数十篇.2012年通州区高级中学毕业后就读于苏州大学五年制金融学本 ...

  • 李晓明 工笔作品与底稿套图分享(第二辑)

    李晓明 工笔作品与底稿套图分享(第二辑)

  • 溥心畬先生绘画作品选(第二辑)

    溥心畲(yú)(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 ...

  • 北京三味诗社《光阴记》组诗同题 第二辑

    < 光 阴 记 > 北京三味诗社<光阴记>组诗同题 收稿\吴相兰   审稿\项见闻   总编\风剪云 xi yun zhai chu pin 本期诗人 林洁   樊建华  罗占 ...

  • 【公愚】情诗十二首第二辑

    情诗十二首 [第二辑] 文/公愚 不会 无论多少条道路 只要有一条 通向你 我不会走失 无论多少条河流 只要有一条 连接你 我不会迷航 无论多么苍茫的人海 只要有一次 与你擦肩 我不会错过 无论多么浩 ...

  • 金句丨这300条金句,定能让材料有高度、有内涵(第二辑)

    20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20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203.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20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