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二陈汤临床应用经验

(0)

相关推荐

  • 经方辨治咳嗽经验

    □李广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笔者曾跟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毛德西.唐宋和李发枝等教授侍诊学习,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经方辨治咳嗽的经验,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吾师应用经 ...

  • 《病因赋》白话讲记

    <病因赋> 1症是标,因是本. 原文: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q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伤寒论第十八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18条辨的意思就是平素有喘病的人,因为感受了外邪而喘,治疗的时候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桂枝汤证,恶风,风吹难过,有汗,如 ...

  • 肺气肿--痰浊阻肺--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浊阻肺 证候咳嗽胸满闷胀,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浊腻,脉小滑.   证候分析脾虚肺虚,痰浊内生,上逆于肺,壅塞 ...

  • 风寒暑湿燥火: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肺喻钟"肺体属金,譬如钟然".外感之邪,从外撞钟而咳:内伤之邪,从内撞钟而嗽.咳嗽的病因病机囊括无余. 外感咳嗽.最为常见,如辨证不清,治不得法,却不易见效. 一.外感咳嗽,当究六 ...

  • 『古方新解』二陈汤临床应用举隅

    二陈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组成为:半夏(汤洗7次).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4.5克,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取液,分6份,不拘时候饮服.此方具有燥湿化瘀,理气和中之功 ...

  • 『古方新解』丹栀逍遥散临床运用

    丹栀逍遥散根据<医部全录>所载方药为: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其功效为调和肝脾.清热凉血.原主治肝脾血虚有热,遍身瘙痒或口燥 ...

  • 『古方新解』酸枣仁汤临床新用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能.主治肝血不足引起的虚烦不眠.临床以酸枣仁汤为基础,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

  • 『古方新解』妇炎康临床新进展

    来源:家庭中医药 作者: 本药为现代研制方.由丹参.当归.芡实.延胡索.土茯苓.赤芍.川楝子.三棱.莪术.山药.香附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传统应用于妇科炎症,如阴 ...

  • 『古方新解』藿香正气水临床外治新用

    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厚朴.法夏.紫苏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之功,适用于署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腹泻等,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有诸多新功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

  • 『古方新解』旋覆代赭汤临床新用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由旋覆花.人参(近以党参代).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枣组成.全方有降逆化痰 ...

  • 『古方新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治疗颅内血肿97例

    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血府逐瘀汤配合常规治疗,治疗颅内血肿97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92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28例,女64例:年龄13-76岁,平均40岁 ...

  • 『古方新解』人参败毒散临床新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一中年女患者,被确诊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半个月.症见双腿疼痛难忍,不能久立,夜间尤甚,辗转艰难,表情苦楚,面色欠华,四肢清冷,舌胖,边有齿印, ...

  • 『古方新解』“三七”临床新用途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 作者:       "三七"是古今皆用的传统中草药,可止血镇痛.活血消肿.近年研究发现,三七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抑制病毒.真菌生长等多种药理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