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0)

相关推荐

  • 三焦经脉解伤寒43

    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辅解: 1.太阳病,应是外感风邪和寒邪的两种可能.不能看到后面的桂枝汤系方剂,就认为是太阳中风.麻黄汤证,误下之后.发汗不彻之后,也 ...

  • 《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21-22

    欢迎**一路健康APP 注册就有伤寒研究音频版**听!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9

    这一篇文章,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后面的内容,照例先看条文: 十六.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 ...

  •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二)29、治疗早...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二) 29.治疗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又吐出来或吃完就吐(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 大黄 甘草 30.治疗三叉神经痛(民间验方) 以钝物刺激天突穴辅以浓盐水催吐 ...

  • #伤寒论#【原文】18.喘家作桂枝汤,加...

    #伤寒论# [原文]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 ...

  • 经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感冒发烧、咳嗽气喘)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九)

    我们从28这个条辨来看,他有汗,有脉浮,医生以为是桂枝汤证,结果只开了桂枝汤来发表,病人喝了桂枝汤以后,喉咙里很干燥,还会出现呕吐,,烦燥不安说胡话,四肢冰冷,这外就是误治了,造成了阴阳两虚,这个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八)

    伤寒论第29条辨: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五)

    伤寒论第27条辨: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一天发作两三次,并见心烦口渴,这个为表郁兼内热之症,如果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四)

    我们来看看白虎加人参汤的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里面有人参,知母和石膏,其次还有炙甘草和粳米,人参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辨: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这个条辨就是说服了桂枝汤以后,大汗淋漓,脉象洪大,也就是说表症还在,还是用桂枝汤以及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七)

    伤寒论第28条辨: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我们先对原文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之后,患者仍然头痛,项痛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三)

    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 汤为主方,腑证者,病在肠已结实,以承气汤为主剂. 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以后,出了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喝了很多的水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劈,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