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九)

(0)

相关推荐

  • 心脏病人临床常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张临床常用良方,也多用于心脏病的治疗,那么它到底怎么用?这就需要从中医辨证角度将它说清楚.今天我们就略作探讨. [方剂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 ...

  • 白发伤寒论|第三讲(27.28.29)

    第三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27.大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不可大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这里多了一个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九)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条辨就是说,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症未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这就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伤寒论第十八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18条辨的意思就是平素有喘病的人,因为感受了外邪而喘,治疗的时候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桂枝汤证,恶风,风吹难过,有汗,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九)

    伤寒论第75条辨: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伤寒论第64条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九)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虚的人,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平常用白芍两钱,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九)

    麻杏甘石汤其实是麻黄汤的变方,把桂枝换成了石膏而已,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其中麻黄桂枝是相须的关系,辛温发汗以散风寒,是发汗最厉害的,麻黄配石膏则为辛凉甘润之剂,可清泄肺热 ...

  • 倪海厦针灸笔记(十九)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何为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八)

    如果是脉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说脉很小又恶寒,这是表里阳气皆虚,阴阳俱虚,这个时候不要再发汗,这个阴阳俱虚有可能是误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导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五)

    伤寒论第二十一条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辨: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21.22两个条辨日本的大塚敬节归纳成了一条.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太阳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四)

    桂枝汤,我们前面讲过,是调和营卫的,炮附子是回阳固表的,汗流得太多了,表虚的时候就会用到炮附子来固表,总之就是脱水太严重,津液丧失得太多,这个时候就是用炮附子的时候,当然单用炮附子是不行的,必须要加上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

    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