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有告别2017的底气,更有不畏前进的勇气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总结你的2017?
有一个点赞数很高的答案,是这样写的:我获得的,是5kg的脂肪。
这个答案有没有让你想起,早在年初的时候,和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约定?比方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今年要减重10斤,结果却总是带着明天的减肥计划,日复一日地吃下去。
每一循环的起点,我们都许下诸多美好的愿望,渴望超越自己。但是现实却总是将日子一个又一个地洗白,在平淡的岁月里,除了徒增一些脂肪和眼角的鱼尾纹,所及之处,真的谈不上超越。
超越自我,到底难在哪里?为了避免2018年的计划再度石沉大海,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认识自己,是超越自我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本经典著作名为《自卑与超越》,简而言之,就是说自卑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驱动力,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才会去想着要超越现在的自己。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我知道自己不好,事业不顺、爱情渺茫、友谊暗淡,貌似没什么东西是好的,我对“变得更好”有一种深切的渴望,但是,我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很多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迷茫”。
人之所以陷入“迷茫”的状态,是因为他不认识自己。
可能会有人不认同这句话,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比方说求学、找工作、结婚生子等,但这就代表你足够了解自己了吗?
你决定考清华、北大,你真的知道它的历史吗?你清楚里面的哪个老师哪门课程吸引你吗?很可能不知道。你之所以选择这些学校,是因为它出名,因为很多人都说它好。也就是说,你所做的选择,不是基于你本身的特长和意愿,而是基于他人的评价。
也许你从来没来及真正地思考过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匆匆忙忙跟着社会的潮流做了选择:
做金融赚钱,那就学经济学嘛;创业能实现阶级跨越,那就去创业嘛;对方有房有车长得不丑,那就恋爱结婚嘛……
你没有仔细看看,自己的这些选择是否和自己的接口匹配,所以,后期就出现了很多适应不良。你想要改变,但是却不知道从哪儿改,因为好像自己做得都是“最优选择”啊。
问题恰恰出在“最优选择”。什么是“最优”?
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最优”,那些看上去再金碧辉煌的选择,如果不适合你,最终都会因为排他反应让你病倒在人生的路上。
所以,想要真正地超越自己,前提是你得认识你自己,只有真正地认识自己,你才清楚,超越的方向朝向哪里。那真实的自己又怎么发现呢?真实的自己藏在你的感受里。
问一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更快乐?
陪伴家人让你快乐,还是工作成就让你更快乐?
一个人呆着和一群人喧嚣,哪一个让你更快乐?
开奔驰在路上呼啸而过,还是踩单车在夕阳下漫游更快乐?
当你看见自己快乐感受的来源,你就知道什么东西对于你来说更重要,你就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然后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迈出超越的步伐。
自我实现,需要不计成本的勇气

通过认识自己,你会发现自我超越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在这条自我实现的路上,你还需要拥有不计成本的勇气。
前些天,电影《芳华》引起公众的热议,但是少有人去了解这部小说背后的作者严歌苓,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大概就停留在她写了很多小说,有一个外交官的丈夫这个层面。
事实上,作为一个多产且好评度颇高的职业作家,严歌苓在自我实现的路上也曾颠簸不平,而她去铲平前进路上所有障碍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她自身拥有的、不计成本的勇气。
严歌苓曾经在视频节目《一席》演讲中说过自己成长的经历,她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她发现美国对职业作家有专门的训练,她很希望自己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于是下决心要去美国留学。
可是那个时候的严歌苓,英文水平只局限在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水平,而她如果想去美国留学,必须要经过托福研究生考试标准的分数线,即550分。
熟悉托福考试的人可能知道,那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考试。严歌苓不分黑白昼夜地学,终于用了一年零七个月,成功考了577的高分成绩。她如愿地去美国留学了,并且成为当时那个学校文学写作系一百多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外国学生。

在后来的创作生涯当中,严歌苓为了能够写好一个人物,在动笔之前,一定要去实地体验,为此她住过连厕所都没有的农村,也自掏腰包去日本生活,她说:“有的时候,我在写作前会想,可能如果这本书卖掉10万册,正好能够抵消我的创作成本。”
正是有这种精神上和经济上都不惜成本的勇气,才有今天被各大导演争相合作的严歌苓。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清晰的目标,都会长吁短叹,说自己做不到。阻碍他们的,可能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而是他们的“负重力”,即你愿意为你所期望的目标,付出多少。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值得拥有的东西都不那么容易获得。
只有你拥有不惜成本的勇气,才能换来笑傲江湖的笑意。毕竟,“有舍,才有得”,不仅是一句传诵千年的老话,更是一句真理。
征途漫漫,你要有沉得住气的耐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一心想早日成名的少年拜一位剑术高人为师。他迫不及待地问师傅多久才能学成。师傅答曰:“十年。”少年又问如果他全力以赴,夜以继日要多久。师傅回答:“那就要三十年。”少年还不死心,问如果拼死修炼要多久,师傅回答:“七十年。”
为什么这个少年越是强调自己的努力,这位师傅反而越是拉长修炼的时间呢?那是因为,这位师傅透过这位少年的言语,看透了他有一颗急于求成的心,而世上大多数的事情,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的。
心理学研究显示,后天成功的人,都有一项共同的能力,即“延迟满足”的能力。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等待的能力,换成通俗易懂的话,就是说你要沉得住气,要有一种“十年磨一剑”的精气神儿。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早在15岁就辍学离家,只身来到台北开启他的绘画生涯。他笔耕不辍,坚持漫画创作,先后出版《庄子说》、《老夫子》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以不同语种翻译出来。
1998年,蔡志忠已经相当有名气了,他本可以借着已有的名气过上一种神仙般的逍遥日子,但是他却出乎意料地宣布要闭关。本来计划三年的闭关时间,最后延长到了十年。在这十年里,蔡志忠专心研究物理学,他说他把台湾书店有的150套物理科普都通读了一遍。
十年后再见面的时候,蔡志忠带着他的新作《东方宇宙》、《时间之歌》等四部与物理学相关的作品,与观众见面。
十年。蔡志忠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自己在创作领域上的跨越。
当我们在这无涯的人生路上飞奔的时候,有多少人愿意停下来,用十年去专注地做一件事儿?
甚少。
我们害怕被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给吞没了,我们害怕被自己鄙视的人超越了,我们害怕在同学聚会上抬不起头,我们害怕在儿子家长会上气短三分……
但是你知道吗?
正是这些害怕,削减了你生命种种的可能性,削薄了生命本该有的厚度。

如果我们能放下种种恐惧对我们的限制,我们愿意用更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个人生的目标,即便最终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想,至少可以在这坚持里,锤炼出一个更加阔达、广博的自己。
而这对仅有一次的生命而言,难道不是更重要的一种体验吗?
这个世界上,最后能够让我们安身立命的,其实只有自己。
只有你看见自己的真实渴望,驯养自己的无畏勇气,才能最终超越所有限制你的藩篱,获得不一样的新生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