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工艺员到副总工艺师的成长蜕变

编者按
《金属加工》创刊70年来,始终致力于传播行业先进技术,积累了众多专家作者和读者资源。2020年10月20日,在《金属加工》杂志社创刊70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邀请了部分作者和读者代表来到了现场。今天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来认识其中一位,听听他的故事,他与《金属加工》的故事——从一名工艺员到副总工艺师的成长蜕变。
他1997年大学一毕业,就投身于航天制造领域,从湖北三江航天红阳公司的一名机加工工艺员到主任工艺师,再到设计专业总师,现在已成为航天红阳公司的副总工艺师。在他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主持承担过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获得发明专利9项、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他就是——湖北三江红阳公司副总师王华侨。
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王华侨
在与主持人互动的过程中,王总说在与金属加工结识的二十多年里,通过它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在难加工材料的刀具、机床的应用,数控编程和机器人的应用编程方面,提供给了他很多指导。在实践过程中,王总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在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实践加工过程的宝贵经验。
比如:在大型薄壁整体铝合金铸件的研发过程中,他曾经摔了很多跟头,包括铸件的收缩率问题、壁厚的均匀性问题和力学性能问题,通过与国内的很多厂商和院所进行沟通交流,查阅包括《金属加工》在内的期刊文献,直到2019年基本解决了大部分的质量问题。他提到,金相组织对反映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性能非常关键,所以将金相组织检测引入,作为大型薄壁整体铝合金铸件的检测标准。
同时,他非常感谢《金属加工》在工作中给了他很多支持,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很多冷加工和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宝贵经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很多先进的刀具及其加工不同材料的选型及切削参数等使用方法;提供了很多先进的机床和编程方法,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装备及数控编程等。
视频资料,建议WiFi观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