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36

NO.136

这一战对唐朝的平叛大局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张巡和他坚守的睢阳城,就如屹立于惊涛骇浪中的一堵牢不可破的闸门,把叛军铁蹄所汇成的滚滚洪流死死地阻断于江淮以北,江淮这个当时朝廷最重要的财赋重地才最终得以保全——由于顾忌张巡和他的部下的强大战斗力,害怕被切断后路,尹子奇一直不敢绕过睢阳直下江淮,只能选择在睢阳城下与张巡死磕。

设想一下,若不是张巡守住睢阳,尹子奇必然会挥师南下,横扫江淮,而贺兰进明、许叔冀之流必然不是尹子奇的对手——他们要是靠得住,瘸腿的母猪都能上树!

如此一来,江淮必然会落入敌手。那样的话,远在西北贫瘠之地的李亨朝廷就会一下子失去最重要的财政支撑,非但没有能力收复两京,甚至连朝廷本身的生存恐怕都是个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张巡就没有睢阳,没有睢阳就没有江淮,没有江淮就没有唐军收复两京的重大战果!

对于张巡的功绩,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勇士吧。

他们是:

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石承平、李辞、陆元锽、朱珪、宋若虚、杨振威、耿庆礼、马日升、张惟清、廉坦、张重、孙景趋、赵连城、王森、乔绍俊、张恭默、祝忠、李嘉隐、翟良辅、孙廷皎、冯颜以及其他几千名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

毫无疑问,对李唐王朝而言,张巡是不折不扣的忠义之士。

但在朝廷追认功臣的时候,很多人却对他是否该入选持有异议。

理由很简单,他不该吃人。

在他们看来,这是最根本的原则性问题,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

在他们看来,吃荤还是吃素可以争论,这属于人与人正常讨论的范畴;但吃饭还是吃屎则不可以争论,这是人与蛆虫的分野。

在他们看来,张巡选择坚守睢阳还是不守睢阳可以争论,这属于人与人正常讨论的范畴;但张巡选择不吃人还是吃人则不可以争论,这是人与野兽的区别!

一票否决!

没有任何借口!

“不该吃人”这四个字就相当于数学上的数字1,张巡的功勋、战绩、事迹……只不过是1后面的0,前面的1没了,后面的0再多又有什么用!

关键时刻,张巡的好友李翰站了出来,他写了一篇《进张巡中丞传表》给皇帝李亨,竭力为张巡辩解,说他有大功于国,且吃人之事并非其本意,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李亨认同了他的意见,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近百年后的唐宣宗李忱还将他和许远、南霁云三人的像绘于凌烟阁。

然而这依然没能平息后世的争议。

一方面,包括柳宗元、韩愈、司马光、文天祥、李东阳、王世贞、李贽等无数名人对张巡的忠义褒赞不已;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他的行为提出非议,比如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就曾说过:其(张巡))食人也,不谓之不仁也不可……若张巡者,唐室之所可褒,而君子之所不忍言也……

当然,这一切张巡本人是听不到了。

但我觉得,即使他知道,他应该也不会在乎。

如果有机会让他重来一遍,他估计还是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扯远了,还是把时间重新拨回到那个时代吧。

应该说,在收复两京又迎回太上皇李隆基后,李亨的心情是非常不错的。

这一点从他的新年号就可以看出来。

公元758年二月,李亨把年号改为乾元——这两个字出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由此可见此时的他对前景是很有信心的。

在他看来,天下即将太平,一切都将重回正确的轨道,太平盛世即将重新到来。

但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0)

相关推荐

  • 国破山河在!睢阳保卫战的张巡,被誉为唐代岳飞,曾“守一城,捍天下”

    ▲张巡像 作者/风行卧龙 首发/文化影响力 说张巡是大唐名将,实在有所拘囿.古代没有专门的军校,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们,精通文事,从而精通吏事,也就精通了人事.政事和军事.将相本全才,文武都不分.这在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