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淮安 | “老板,来份扬子吧?!”

那天中午,我们飞天乐队的徐老师喊大家吃饭,可天公不作美,一早就下起了绵绵细雨,到了中午细雨中夹杂了雪花。

我们乐队人的规矩,都是先早早地到,带上乐器大家先演奏一番,然后开始喝酒,喝到兴起的时候再抄家伙,乘着酒兴,可唱可跳,玩得尽兴。最后酒足饭饱,满意而归。

今天也没有例外。当我们演奏结束,坐下准备喝酒的时候,门忽然被人拉开了,我们以为又来了什么客人,正当大家有点迟疑时,一个人左臂上搭着一叠子报纸,穿着雨衣,头上湿湿地往下滴水。

风雪中的卖报哥,图片来自网络

他对着我们说:“老板,来份扬子吧?”

那时正是12点过一点。常人一般都是在饭桌上呢。

我朝窗外看了一眼,雨夹雪啊!那时正下得大的时候。阳台上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他看我们没有表示,继续又说了一句:“老板,来一份扬子吧,有好新闻呢。”

我抬眼打量着这个人的面庞,已经是不再年轻的脸了,大约有40岁左右吧。脸上因为有雨衣上滴下来的水淋着,看上去像是散乱地流落下来的泪珠。

他的一双不大的眼睛扫视着我们同样不大的桌面,扫视过我们每一个酒杯后面坐着的人。

那眼神,没有急切,也没有哀怨。只是平静地看着我们。

我问:“多少钱一份?”

他说:“不多,老板,一块!”

说着就用右手去拿左手臂上的报纸。

这时,有一个说话了。

“你那块跑得来的,懂不懂礼貌,不打招呼拉开门就算了,还在这儿赖着要我们买你的报纸?”

这个说话的人我不熟悉,不知道他是哪路的神仙,但看上去像是上层人物,长长的瓜子脸,一头中分,很有些气度。

为了缓解这紧张的气氛,我就死了命地摸自己的口袋,可惜没有一元钱。当时有一个小同志叫小孙,他看出来我想买报纸,就掏了一元钱,拿了一份,给了我。

卖报人礼貌地缩回身子,点下头,说不好意思了。然后退了出去,还拉上了门。

一段小插曲过后,酒又喝了起来。

座中有一个老丁同志,拿起二胡说:“我来一段助兴吧。”

我说:“不!丁老师,我先来。为大家助一下兴。”

于是我拉起了《卖报歌》。

555 555 35653235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满身的泥水惹人笑,

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100年前美国街头,7岁的报童Ferris还不会算术,不会找零钱

旋律虽然欢快,内里却饱含着悲凉。

对这支曲子的理解,也正像歌词一样,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先前的欢快,慢慢地被我拉成了低缓的沉闷的曲调。我的眼前跳跃着的不是报童,而是刚才的那个卖报哥,他凌乱的头发,那脸上的水珠。

那个瓜子脸中分头男子饶有兴趣地听着我的演奏,很是享受的样子,并且跟着节奏拍着手。

看到这个人我就想,如果他是个当官的,肯定不是一个好官,因为他连一个雨雪天卖报的人都不能包容。

我在用音乐的语言告诉大家,有的时候帮助人可能不要钱,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行了。

中分头为了显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开始不安分了,把拍手改成了用筷子敲盘子,有点放肆了。

这个人的这种样子我就猜到他不是干部了,最起码的修养都没有,更不是搞音乐的,这种常规他也不知道。他可能是服侍当官的命,没有当官的能与德。

后来老板娘来上菜了。

中分头义愤填膺地站了起来,说:“你们的饭店是怎么管理的,怎么客人吃饭还有卖报纸的进来扰乱?”

老板娘说:“这个卖报纸的太不容易了,他是用卖报纸的收入来养活他老妈呢!”

她再没有多说,端着撤下的盘子就走了。

这时徐老师可能是受到我卖报歌的感染,他抱起了手风琴,奏出了《卖报歌》的旋律。

我也动情地跟着他拉了起来。

外面的雨夹雪,好像伴着歌声下得更紧了。

雨水雪水打到窗外的玻璃上,宛如泪珠一样向下流淌。我突然看到,徐老师低垂在手风琴上的脸庞已泪流满面。

那天我没有喝酒,结束后我开着车子回来的。雨雪已经有点小了。

我想再仔细看一下卖报人的身影,可是我睁大了眼睛,看了半条街,也没有找到。

我想到了他诚恳的眼神,那湿漉漉的雨衣,左臂上的厚厚的报纸。

还有那被中分头刺痛的心在流泪。

还有那个听说没看到的,在他的背后要他养活的亲娘。

那个中分头,他只是一个思想的代表。也许他不坏,他也不是不善良。他只是喜欢摆那种高人一等的架子而已。

有他这种思想的人多的是。做人要有善良之心。善良是什么?善良的底线就是有要恻隐之心。不能容忍别人受到伤害与受苦。

如果自己有能力,那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一种善良的释放。

像上面的这个故事,只是一元钱,但当你在听到人家说,这个人是以卖报纸来养活自己母亲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一个想法?你可以花一元钱买他的一份报纸,让他挣上几分钱,因为至少你的几分钱,在他的为养活母亲而奋斗的米袋里放进了几粒米。

不要以为你的几粒米渺小,如果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帮助他几粒米,那就是他们母子俩一碗碗的饭,一锅锅的粥啊!

这些饭可以支撑他在这个世界上跑着,使得他的母亲可以继续地活着。

可以使他每天回家的时候信心满满地高喊:“妈!我回来啦!!”

曾在网上引发热议的淮安街头拄双拐卖报的老奶奶

补   记

谢大的这篇文章在我内心掀起不小的涟漪,打电话跟他核实,确定文中的这位卖报哥我也曾多次见过。第一次是在开元路的中华面点王,他左臂搭着一摞报纸,一桌一桌地问,很执着。已经很久不看报纸了,所以我们摇头拒绝,他不罢休,说:天很晚了,帮帮忙买一份吧。说实在的,我当时心里生出的是反感。一买一卖,本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他的话让我觉得是道德绑架。后来多次看到,我一次也没有买过,当然,每次他也都能成功地卖出几份,而且几乎都是年轻人买。

跟朋友讨论过,明白他的不易,不知道他卖了多少年的报纸,但显然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他年纪不算大,不知道是不是考虑过改行。

虽然我自以为理性地选择了冷漠拒绝,但是内心里从没真正放下这件事。我跟谢大说了自己的纠结,谢大跟我讲了他再一次遇见这位卖报哥的情形,那是在二院,他们一群人看望一位弥留之际的老人,这时门被推开了,进来的还是这位卖报哥,问:老板,买一份扬子吧。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