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道德,败也道德,丧失道义,就会受到道德谴责,痛打落水狗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晋纪四(公元301)
【事由】相国司马伦和孙秀让牙门赵奉假称宣帝有神语,散布说司马伦应当尽快入西宫即帝位,散骑常侍义阳王司马威,是司马望的孙子,一直对司马伦谄谀奉承,司马伦就让司马威兼任侍中,派他逼迫惠帝交出皇帝玺印与绶带,作禅让帝位的诏书,又派尚书令满奋持符节取来玺印与绶带,奉交给司马伦,表示惠帝已禅位给司马伦。
左卫将军王舆、前军将军司马雅,带领全副武装的兵士进入宫殿,通告三部司马,向他们宣示威势与封赏,没有谁胆敢违抗,张林等人在各宫门前驻扎防守,乙丑(初九),司马伦乘皇帝的专车进入皇宫,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始,惠帝从华林园西门出宫到金墉城居住,司马伦派张衡带兵看守惠帝。
【解析】

1、逼迫禅让

司马伦废除贾皇后,以辅政为由掌控政权,一年时间不到,就强行逼迫晋惠帝禅让皇位,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司马伦如此心急称帝,成功的概率相当低。
为何说成功的概率低?因为司马伦虽然掌控兵权以及政权,但也是建立合法的前提之上,司马伦废除贾皇后,接着逼迫晋惠帝禅让帝位,说好听就是禅让,说不好听,就是谋反。

2、师出有名

晋惠帝愚蠢无能,不能治理政事,司马伦以辅政为由把控朝政,权臣敢怒不敢言,因为辅政是合法的,任何贤能之士都可以为国做贡献,司马伦扶持晋惠帝治理政事,合情合理。
司马伦从废除贾皇后那一刻,到称帝已经有九个月,仍然可以把控朝政,那是因为司马伦控制了晋惠帝,这样就可以挟天子以令天下,政令通过晋惠帝的名义发布,就可以师出有名。

3、丧失道德

师出有名,从道德层面才能站稳脚跟,所以才能把控朝政九个月,但从称帝到被杀只用了三个月,为何如此快就倒台?成也道德,败也道德,司马伦逼迫晋惠帝让位,已经丧失道德。
司马伦丧失道德,就成为全民公敌,权臣们就会大肆宣传司马伦不道德的种种行为,并且列举司马伦的罪状,也就形成痛打落水狗的局面,因此三个月也就倒台了。

4、非法行为

司马伦自认为控制军权,因此敢于称帝,心想如果称帝遇到阻碍,完全可以通过武力镇压,其实司马伦并没有真正控制军权,司马伦之所以能控制军权,那是建立在合法的前提之上。
称帝后也就丧失道德,司马伦的行为就成为非法行为,士兵们也就不为他卖命,因为士兵们也不想背上谋反的罪名,所以说失败已成定局,这就是没有考虑道德的后果。

5、道德谴责

司马伦的所作所为,权臣们已经相当不满,只是没有理由收拾司马伦,现在司马伦逼迫晋惠帝让位,也就有理由攻击司马伦,从道德层面攻击,可以轻易瓦解司马伦的势力。
晋惠帝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名义上仍然是晋国的皇帝,司马伦逼迫晋惠帝让位,丧失道德犯了众怒,权臣们也就迎合广大民众的心声,联手讨伐司马伦,替天行道,合情合理。

6、水到渠成

曹操政治才能杰出,劫持天子多年,但就是不称帝,难道是曹操不想称帝?非也,其实曹操也想称帝,只是时机还不成熟,如果贸然称帝,风险极大,所以一直以丞相自居。
司马伦其实可以借鉴曹操的经验,前期权力不稳定时,先以相国自称,然后以扶持晋惠帝为由辅政,这样就可以借助晋惠帝的名义,然后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的嫡系势力以巩固权力,等权力完全稳定下来,再图谋禅让的事情,当拥有大批支持者时,禅让也就水到渠成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