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Ⅲ

三尖瓣

附着于右房室口。尖瓣的基部附着于环绕房室口的纤维环。腱索连接尖瓣的游离缘和心室前、后和隔部的乳头肌,恰如系在降落伞缘的索带一样。因为腱索系在两尖瓣的相邻侧,所以,它们能够防止尖瓣的分离,当整个心室收缩时,腱索的张力还能防止尖瓣的反转;在心室内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防止了三尖瓣的尖突脱垂(被驱入右心房)。这样,由右心室返回入右心房倒流的血液就被尖瓣所阻挡。

乳头肌

形成锥体形突起,其基部附着于心室壁,尖端连接腱索。右心室内通常有3个乳头肌(前、后和隔),它们的命名与三尖瓣的尖瓣一致。

  • 前乳头肌起于室前壁,为3个乳头肌中最大和最显著的。它的腱索连接三尖瓣的前和后尖瓣;

  • 后乳头肌由几个部分组成,较前乳头肌小。后乳头肌起于室下壁,它的腱索连接三尖瓣的后和隔尖瓣;

  • 隔乳头肌起于室间隔,其腱索连接三尖瓣的隔和前尖瓣。

乳头肌先于右心室收缩,牵紧腱索并拖拉尖瓣靠拢。在整个心收缩期维持紧张状态。这样就防止心室的血液倒流(返流)入右心房。

室间隔

由膜性部和肌性部组成,斜置于左和右心室之间,构成每个心室壁的一部分。室间隔的上后部是薄膜性的,与心纤维支架相连续,构成隔的小部分。肌性部厚实并由于左心室内的血液压力高于右心室而膨入右心室。隔缘肉柱(节制带)是一弯曲的肌纤维束,由室间隔的下部走向前乳头肌的基部。因为携带组成心传导系统的房室束右束支到前乳头肌,所以,此肉柱较重要。

肺动脉瓣

在动脉圆锥的尖部,位于左侧第3肋间隙水平。半月形的肺动脉瓣膜的尖瓣有3个(前、右和左),每尖瓣从上面观察时呈凹窝状。尖瓣突入动脉腔,但当血液离开右心室时向动脉壁靠拢。随着心室舒张,肺动脉干壁的弹性回缩使血液向心倒流。但是,尖瓣如同口袋一样打开,装满反向流动的血液,这样就完全关闭了肺动脉口,防止血液返流入右心室。紧邻每个瓣膜的上方,肺动脉干壁扩张形成肺动脉窦。肺动脉窦是位于扩张的血管壁与每个肺动脉瓣之间的、在肺动脉干起始处的空间。肺动脉窦内的血液可防止尖瓣与肺动脉干壁的粘贴而丧失关闭功能。

升主动脉

宽约2.5cm,始于主动脉口。二尖瓣有前和后两个尖瓣。僧帽一词是因为瓣膜类似于主教冠(头饰)。二尖瓣位于第4肋软骨水平胸骨的后方。每个尖瓣接受起于多个乳头肌之上腱索的牵引。这些肌肉和它们的腱索支持二尖瓣,使尖瓣能够抵御左心室收缩(泵送)期间产生的压力。腱索拉紧,防止尖瓣被推入左心房。

主动脉瓣

斜形位于第3肋间隙水平、胸骨左缘的后方。每片瓣膜的上方,主动脉壁扩大形成主动脉窦。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右主脉窦;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后主动脉无冠状动脉起始。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RCA)起于升主动脉的右主动脉窦,走行在冠状(房室)沟内。近它的起始处,右冠状动脉通常发出上升的窦房结支,供应窦房结。然后右冠状动脉在冠状沟内下降,发出右缘支,在其走向(并不抵达)心尖过程中供应心右缘。此后,右冠状动脉转向左侧并继续走行于冠状沟到达心后面。在十字交叉处,即4个心腔和其间隔的汇合处,右冠状动脉发出房室结支,供应房室结。右冠状动脉发出大的后室间动脉,在后室间沟下降,走向心尖。后室间支供应两心室并发送室间隔的穿支到室间隔。接近心尖处,右冠状动脉与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相吻合。

右冠状动脉一般供应:

  • 右心房;

  • 右心室大部分;

  • 部分左心室;

  • 部分(通常为后1/3)室间隔;

  • 窦房结(约60%的人);

  • 房室结(约80%的人)。

左冠状动脉(LCA)起于升主动脉的左主动脉窦,在左心耳和肺动脉干之间的冠状沟内通过,在约40%的人中,窦房结支起自左冠状动脉的旋支并在左心房的后面上行到达窦房结。在冠状沟的左端,左冠状动脉分成两支,即前室间支(左前降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至心尖。在该处它绕心脏下缘折向后行并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在前室间支供应两心室和室间隔。很多的前室间支发出外侧(斜)支在心脏前面下行。较细的旋支经冠状沟绕心脏左缘到心脏后面。左缘支,为旋支的分支,经心脏左缘走行并供应左心室。左冠状动脉的旋支终止于心脏后面并常常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

左冠状动脉一般供应:

  • 左心房;

  • 左心室的大部分;

  • 部分右心室;

  • 大部分室间隔(通常为它的前2/3),经室间隔的穿支供应房室束;

  • 窦房结(约40%的人)。

心脏的复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