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在“对法”上有哪些讲究

楹联之对法

(广文书局)

联中各字,不惟平仄声须上下相对,即一切形式精神,亦当字字精对。

其属对之法,变化万端,一言虽尽,兹姑概言一二於下:

上联为甲意者,下联须以乙意或丙意等对之;为乙意者,须以甲意或丙意等对之。例上联“连日雨”,下联宜对以“满天星”等;上联“花前饮酒”,下联当对以“月下吟诗”等。

◎琢对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村毋华,忌野俗,避生强。

◎对分内外,内意对之须尽其理,外意对之须尽其象,且当内外含蓄,方入对格。

◎对虽形式内容并重,二者之中,权其轻重,则内容更重。故对时当重视事实,不可稍形腐浮及无谓之弊。

琢对之事实,贵正确,若稍欠正确,即使平仄顺适,形式精工,终必流为笑谈。

例如:旧传之“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一联,粗视之,平仄甚调,琢对亦工,人多误为佳联。设细加审察,下联之事实,荒谬实甚,屋里如何有青山,即有青山,青山为死物,如何能於屋里跳出。究其弊,盖作者徒重形式,对於事实,未遑顾及其确否也。

◎上联为二字以上之词类,下联对之亦当以二字以上之词类。

例上联“夏日”为二字所成之名词,下联宜以同例之二字所成之名词如“冬霜”等对之。

例上联“五柳宅”为三字所成之名词,下联宜以同例之三字所成之名词如“三槐堂”等对之。

此为概言词类之对法。若细言之,名词当对名词,动词当对动词,其他若方向形容词、虚字、叠词、叠句以及二字以上等词,各当以同例同类相对之。

(一)名词分动植矿以及人名地名事物等,作联时须分别对之。

◎例上联“蜻蜒”为动物名词,下联对之以动物名词如“蛱蝶”等为宜,“蜻蜒点水;蛱蝶穿花”,其他诸名词对之均不甚妥。

◎例上联“梧桐”为植物名词,下联对之以植物名词如“杨柳”等为宜,“梧桐新月;杨柳轻风。”其他诸名词对之均不甚妥。

◎例上联“金”为矿物名词,下联对之以矿物名词如“璧”等为宜,“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其他诸名词虽亦有可对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但终属少见。

◎例上联“王阮亭”为人名词,下联对之以人名词如“龚芳麓”等为宜。“爱士似王阮亭,微闻遗疏陈情,动天上九重颜色;怜才若龚芳麓,为数揽衣雪涕,有阶前八百孤寒。”

◎例上联“南阳”为地名,下联对之以地名如“西蜀”等为宜。“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三军儒雅;名留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万古馨香。”

◎例上联“农”为职业名词,下联对之以职业名词如“渔”为宜。“农耕雨后;渔钓月中。”

◎例上联“榻”为品物名词,下联对之以品物名如“帘”等为宜。“满榻图书左右;卷帘花鸟春秋。”

(二)动词分内动外动。

如“知”“觉”等字,属於内动也;“卷”“拂”等字,属於外动也。联语中对於此类字,当分别对用之。

外动词中又有四肢五官身躯等区别,如“跃”“飞”“起”“行”等字,为身动之动词;“采”“攀”“卷”“拂”等字,为手动之动词;“吹”“呼”“叫”“吃”等字,为口动之动词;“看”“望”等字,为目动之动词;“听”“闻”等字,为耳动之动词;“嗅”等字,为鼻动之动词。

此等字虽有时对之以异类词亦可,但终不若以同类词对之之为佳也。

(三)方向词分四向、边向、上下向、中间向等。

如“东”“西”“南”“北”等四向词类也。“前”“后”“左”“右”“边”“底”“面”“侧”等,边向词类也。“上”“下”等,上下向词类也。“中”“间”“际”“内”“外”等,中间向词类也。在联语中能各以其同类词对之最佳,否则混合对之亦可。

(四)形容词分颜色、数目、美丑、明暗、高低、远近、早晚、晴雨、大小(可通对高低)及疏密、长短、寒暖、香臭等,当各就其类对之。

其中颜色如红、黄、蓝、白、黑、青等除二字以上之名词外,概当就其同类对之(一湾绿水;万叠青山。),否则即为不工。数目如一、十、百、千、万等,在联中用之同上,惟其中之二十、三十、四十等,如须以之作一字用者,可改用“廿”“卅”“卌”等字。例“廿载契何如?犹觉兰言在耳;三秋悲永诀,那堪楚些招魂。”“卅年来同谱同舟,忽魂归缥缈峰前,转悔星移空借箸;一门内难兄难弟,竟望断逍遥堂后,不教旧约践连床。”混称数字,如“多”“少”“稀”“众”“寡”等,在联语中对之亦宜以同类字为宜。

(五)虚字在联语中用之甚少,惟上联如用虚字,下联亦须以虚字对之。

例“复旦重赓,已被薰风之化;分阴可惜,何须秉烛而游。”上联之“之”为虚字,下联所对之“而”字,亦为虚字。

(六)普通文中遇单词不足以形容其意处,用叠词以形容之,在联语中亦然。

例“君子至斯,丰度翩翩如玉树;德音来括,鸾声翙翙学关雎。”“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师。”

(七)形容目的物重叠其言者,使之更觉明显也。

例“美奂美轮,卜云其吉;肯堂肯构,居之也安。”“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八)二字以上之名词可对以同数之名词,不一定字字字面相对也。

例“千里春风劳驿使;三秋芳讯寄邮人。”其中“春风”对“芳讯”即是此意。

◎联语之对法有二:一为上下联相对法,一为各联各自为对法。

前者即上下联之各字,须上下相对也;后者即上联自对上联,下联自对下联也。各自为对之长处,在词句浑成无须上下相对也;后者即上联自对上联,下联自对下联也。各自为对之长处,在词句浑成无沚滞状。“箫引凤皇,春生斑管;杯浮竹叶,香到梅花。”“我是闲云君是鹤;卧看山色醉看花。”

◎联语有时任其自然,不求形式之死对,而上下联有同用一字者,例:“火树千层,恍借烛龙之耀;琪花四照,岂因羯鼓之催。”

◎联语有形式实质均对者,亦有仅对其实质,形式绝不相对者。例:“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此种联语,取其自然相对。

◎上下联字字精巧相对,无一勉强者,谓之精巧对法。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柳眼才舒芳草地;桃腮正晕碧云天。”

◎既上下联相对,本句中复各自相对,此种对法,谓之句中对法。例:“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但是法用之贵自然,忌生强。

◎上下联各精巧变化,虽简短不满十字者,前后亦竟有二三变。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无论何文,情景二项,兼顾并写读之兴味浓而感应大。若情归情,景归景,无论如何深情美景,如何形容尽致,终难激起读者之兴感。联语亦如是,惟此情景兼写之联语,须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即是景,景即是情,使读者不能别之为二。例:“林间竹有湘妃泪;窗外禽多杜宇魂。”

◎感怀咏古之联语,其上下所对之材料,须能令人发生感今悲古,沧海桑田之同情者为要。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0)

相关推荐

  • 王建民‖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王建民 1.前言 此文是本人<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一文的姐妹篇,是针对<联律通则>第二条词性对品中的第二种情况--" ...

  • 楹联在「对法」上有哪些讲究

     楹联之对法 (广文书局) 联中各字,不惟平仄声须上下相对,即一切形式精神,亦当字字精对. 其属对之法,变化万端,一言虽尽,兹姑概言一二於下: ◎上联为甲意者,下联须以乙意或丙意等对之:为乙意者,须以 ...

  •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在布局上有哪些讲究?

    在中国众多文化中,建筑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大特色文化,和西方国家的建筑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每个地方的建筑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再加上各民族文化不同,造就不一样的建筑.而木建筑 ...

  • 入户门在风水上有哪些讲究

    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通常会讲究风水问题,在人们的观念里,好的风水是会影响人的官运.财运以及事业的.的确,如果房子的风水好的话对家庭是有影响的.对于房屋风水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门.主.灶.门:指的是大门: ...

  • 一个在吃穿上,喜欢讲究的已婚女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都说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心地善良远比她的外在来得更有价值,但其实这句话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 假设一个人蓬头垢面的女人和一个打扮精致的女人同时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凭借第一印象判断哪个女人更靠谱的 ...

  • 揉腹对于手法上有什么讲究的?

    揉腹是自古以来便有的一种养生保健方式. 早在唐代,孙思邀就将"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了自己日常的养生方式. 腹部的穴位很多,包括天枢.中脘.下脘.水分.神阙.气海.关元.滑肉 ...

  • ​紫禁城后堆起的一座山,在风水上有什么讲究?

    '走出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神武门),迎面而来的便是 万岁山(景山).北京城所在的小平原,原本是由永定河冲积而成的·也不可能有山,但是明代建都北京时却在紫禁城的北面人工 堆起了一座山,实在是我国古代 ...

  • 独栋豪宅别墅在风水布局上有什么讲究

    一.平常来说住宅门前不种大树--这一点不光单是从风水角度出发,内里还包括着必然的科学原理:由于大树会遮挡阳光,使宅内幽暗无光,并会影响屋内的透风,易招致雷击.另外,大树的树阴很轻易滋生蚊蝇,从而影响宅 ...

  • 别墅风水布局独栋别墅在风水布局上有什么讲究?

    独栋别墅在风水布局上有什么讲究? 1.别墅装修庭院风水禁忌前院是财,庭院应该保持清洁,庭院的地面不能有青苔湿气.不要摆放花架.少放一些石头.沙石.木屑杂物等.庭院右方不能安放马达或洗衣机,洗衣机会影响 ...

  • 厨房炉灶的朝向在风水上有什么讲究

    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朝向问题在风水当中也是一大重点板块,许多类型的风水都有着朝向的讲究,厨房当中的生火工具炉灶其实也不例外,这个工具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活起到了更为便利的作用,让人们居住质量日益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