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复盘,怎么办?

文 / 王世民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01

2017年3月,吴小框刚加入YouCore的时候,我安排他整理「框架的力量」群内实际问题的讨论记录,每月交给我一次。

他的做法是,隔几天才查看一次群内聊天记录,然后简单地往微信收藏里一丢。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每天整理一点呢?

他说:每天有很多事,而且群内聊天记录时多时少的,每天都专门空出时间来做不划算,到时候一起整理就好了。

结果,直到今天这个“到时候”都没发生。

原因很简单。

当我第一个月追着他要整理好的问题讨论记录时,他正好手头有急事要处理,我也就放了他一马。

到第二个月,他已经堆积了一天都整理不完的聊天记录了,于是找了一万个理由推迟到了第三个月,当时YouCore确实人少事多,我只好又放了他一马。

到了第三个月我再追问他时,面对海量的聊天记录,他说工作量实在太大了,等他以后专门抽出几天时间来做,于是这个“到时候”也就彻底成了无限期。

在事后复盘这件事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总觉得有时间自己一定会做的,但最后的现实往往是“没时间”。

02

 何我们做不到事后复盘?

为什么事后复盘看起来简单,你却难以做到呢?

其实,不仅是你,人类行为规律、意志力消耗方式和动机心理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  人类行为规律——最省力原则

G.K.齐普夫(George Kingsley Zipf)提出的最省力法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一条根本性原则。

我们的大脑在践行这条原则时更是不遗余力。

通常情况下,大脑是非常不乐意提高自己的运转速度的,更别提长时间的积极思考了,大脑总是会尽可能让我们避开这种情况。

但事后复盘往往需要保持长时间的连贯思维,这完全违背了人类行为规律——最省力原则。

◆  意志力消耗方式——自我损耗理论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发现,刻意掌握意志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

事后复盘就是一件非常消耗意志力的事。

首先你对事后复盘的感知难度很高,鼓起勇气来做复盘已经会损耗你大量的意志力,

一旦在复盘中碰到任何障碍——相信我,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你很快就会退缩,然后说服自己其实可以留待下次再做的。

◆  动机心理特征——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明确指出,“如果缺乏基本能力,期待值本身不会产生想要的结果”

如果缺乏成功所需的最基本的自我效能感的话,事后复盘的好处再有诱惑力,你都很难兴起念头去做的。

一次又一次 “爽约”后,你在事后复盘这件事上的自我效能感已经差不多消失殆尽了。

为何绝大多数人做不到事后复盘,以上三大理论给了很好的解释。

那是不是我们就该选择放弃,不再做任何复盘了呢?

显然不是!

我这儿有一个更省力、消耗更少意志力,以及自我效能感超高的方法——过程沉淀

03

 事后复盘 vs 过程沉淀

与其寄希望于动手可能性极低的事后复盘,你不如尝试下在过程中沉淀。

过程沉淀相较于事后复盘,有三个显著的优势。

▼  优势一、更容易做到

事后复盘所需时间长,而且一次性回忆总结的难度高,这种感知上的高难度大大降低了一个人事后复盘的意愿。

但过程沉淀则不同,每次记一点,时间短、复盘内容少,感知上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你更有可能做到。

▼  优势二、沉淀的经验更多

事后复盘隔的时间长遗忘多。

比如6个月周期的项目,等到项目结束后,即使你能鼓起勇气做复盘,大部分感悟和经验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但过程沉淀则不同,每次及时记录,你遗忘的内容会很少。

▼  优势三、及时纠错收益更高

事后复盘发现的问题,是无法再时光逆转回去修正的,有些错误在过程中会一犯再犯,浪费本可以避免的成本。

但过程沉淀则不同,纠错后可以及时避免再犯,因此成本更低、收益更高。

既然过程沉淀相较事后复盘,更容易做到、沉淀的经验更多、及时纠错的收益更高,那如何才能做到呢?

04

过程沉淀的方法

要做好过程沉淀,按下面三步顺序执行即可。

▼  步骤一、构建框架

为什么过程中零散的记录,最后能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复盘呢?

诀窍就在这一步中。

你可以根据事后的复盘模板,提前构建好框架。

框架有了后,无论复盘时间多么短、心得和经验怎么碎片,你都可以将碎片化的输入内容,体系化填充在框架的相应位置。

比如,我早些年跟进2期职场学习训练营的时候,一开始就会在OneNote笔记中新增一个「训练营待优化点」的过程沉淀页面。

如下图所示:

▲ 过程沉淀模板示例

在批改作业,或者与同学沟通过程中,一发现训练营的不足之处,我就会即时将“待改进点”记录到上面这张表中。

这样2期训练营一结束,我无需再花任何时间做事后复盘,3期训练营的改进计划表就已经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YouCore的训练营,每一期质量都会更有提升的秘诀所在。

▼  步骤二、即时记录

第一步框架搭建好了后,第二步就要你将经验和教训即时填充到框架中了。

这一步中,如何才能做到即时记录呢?

这就需要一个便捷、方便的即时记录工具了。

现在电子笔记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无论是用电脑、手机还是ipad,都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编辑记录。

因此你可以从OneNot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中选取一款,就像我选用的就是OneNote+印象笔记的组合。

OneNote中记录整理加工后的内容(比如设计理念、需求分析、心得等),作为个人知识体系用。如下图所示:

▲ OneNote笔记示例

印象笔记中记录未加工的内容,当做知识仓库用。

▲ 印象笔记示例

▼  步骤三、持续迭代

迭代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作方法。

比如一份文案被迭代5次后,将第1稿和第5稿放在一起,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

做过程沉淀同样如此。

无论是你一开始搭建的框架,还是你每次即时填充的记录,都不需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做到能用的程度就行。

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追求完美,只会增加障碍,让你迟迟不愿动手。时间一长,你就更不愿意总结记录了。

但只要你动手了,随着你每一次的记录,你的框架自然会迭代得越来越完善,你填充在其中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就像下面这位同学,在运用学习力训练营中的多重阅读时,读完一本书后,迭代前后的OneNote笔记目录都不敢相信是同一个人的。

▲ 迭代前的笔记目录

▲ 多重阅读后迭代结果

只要做到构建框架、即时记录、持续迭代这三步,你会发现,复盘原来可以这么简单高效。

05

来个小结

相较于事后复盘,过程沉淀的方法更有可能让你沉淀经验。

其实,这种过程沉淀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经验的积累,也非常适用于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在碎片的时间内,将碎片化的内容体系化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

采用过程沉淀的方法,先构建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再将每次阅读的书、学习的课程内容打散了按照自己的框架填充,那么不管时间多么短、输入内容再怎么碎片,你都能将它们转为自己的理解和知识。

给新同学的一份福利

我是YouCore的框架君。

如果你面临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缺乏深度思考、知识体系零散不成体系、沟通表达不清、晋升遇到瓶颈等。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我好友,进入「框架的力量」社群,一起提高职场思维、学习能力(已在群里的同学就不要重复添加啦)。

早鸟价抢购

 -一年核心力私教- 

https://0x7.me/YHKrM

 -系统思维高级训练营-

适用于高层管理者,及创业者

https://0x7.me/lbUk

 -职场学习力训练营- 

适用于急需提升学习能力的职场人士

https://0x7.me/WTHc

 -系统思维中级训练营-

适用于中层管理,及还未达到管理层、准备往上冲的同学

https://0x7.me/hAio4

(0)

相关推荐

  • 如何体系化碎片式学习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呢? 这句话是不是感觉很熟系呢?这是出自某个公众号平台的问题,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很多时候也是忙于工作忙于家庭,之前翻看的那本也才看了几页而已,总觉 ...

  • 不懂“复盘”的摄影师,再努力都是低水平的勤奋

    许多摄影初学者普遍认为,快速提高摄影水平的方法,就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多拍多练上.虽然有所成效,但以量变获质变的努力,始终是一种低水平的勤奋,拍摄出优秀作品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废片& ...

  • 不懂复盘,再努力都是低水平勤奋

    内容来源:2021年3月18日,博石教育集团主办的[2021(第四届)全球标杆学习线上高端峰会]博石·标杆微课第135场直播. 分享嘉宾:刘建,知名复盘实战派专家,原联想管理学院创始成员和复盘项目负责 ...

  • 不懂复盘,再努力都是低水平的勤奋,只需4步,你也可以成为高手

    我有一个朋友: 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公司工作了10多年,前一段由于公司不景气,他被迫离职了.他原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自己找一个比这个好的工作很简单. 但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他面 ...

  • 不懂复盘,再努力都是低水平勤奋|对标|柳传志

    作者 | 刘建 来源 | 笔记侠(id:Notesman) 复盘到底有什么用? 为什么人人都要学会复盘? 01 何为复盘? 1.复盘的出处 "复盘"一词源于围棋术语,就是每次博弈结 ...

  • 思维导图 | ​​​​不懂复盘,再努力也是白忙一场

    *思维导图是用国产软件XMind做的哦~笔记侠有一个神秘的组织,里面的人都研究怎么做思维导图,好奇请加小师妹. 原文传送门: 不懂复盘,再努力也是白忙一场 原文摘要: 在这个消费互联网红利消失,产业互 ...

  • 不懂复盘,再努力也是白忙一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浮灯,36氪经授权发布. 玉不琢,不成器.任正非经常讲:一个企业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 今天,我们来聊聊复 ...

  • 90%的股民还不懂,执行这6个复盘技巧,...

    90%的股民还不懂,执行这6个复盘技巧,这使我12年从1万炒到1000千万,用心看完,看懂了,新手变高手,建议收藏! 我们为什么要做复盘呢?是为了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改善我们的投资效果. 但是,复盘是 ...

  • 这些你都不懂?那再大的牛市都与你无关!(复盘篇!)

    最近收到很多朋友站内信留言,让我讲一下每天如何复盘.那我就应大家要求来聊聊具体该如何复盘.复盘是我们每天盘后的必做工作,那我们复盘该从何处下手呢? 01 复盘的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先讲这个,是因为很多 ...

  • MLXG复盘RNG决胜局:野区视野那么好让天使绕后?看不懂!

    对于昨天季后赛上RNG输给JDG的这场BO5,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从整个比赛来看,RNG在战术体系的搭建上太过单一化,保下路核心发育让他们在BP上非常难做,加上游戏中JDG上野节奏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