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廷告发“栖霞于七谋反”的人,后来得到了于七的家产
相关推荐
-
【边疆时空】达力扎布|清代内外蒙古十盟会名称的固定及其时间考
达力扎布 历史学博士,蒙古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蒙古史,蒙古法律. 摘 要:清代内外扎萨克蒙古十个盟会的名称是以其会盟地点命名的.清初各盟会的会盟地点未固定,亦无盟名.康熙年间会 ...
-
《聊斋志异》:蒲松龄为何多次写到“于七之乱”?它究竟是什么
读<聊斋志异>,会发现书中至少有两次直接写到于七之乱,一次是<野狗>篇,开头一句便是: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 然后是<公孙九娘>篇,写得更细,也更惨不忍闻: 于七一 ...
-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 ...
-
栖霞一支慕姓人清初避乱迁到蓬莱,后来出了位光禄寺少卿
"慕"这个姓氏,在全国范围内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在胶东半岛,分布却比较广泛. 总体来说,胶东半岛的慕姓可以分为两大支,一支为栖霞慕氏(由于读音相似,外人听起来很容易跟栖霞牟氏混淆), ...
-
胶东游记:参观崂山华严寺,相传栖霞名人于七曾隐身在此
在胶东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待解之谜.栖霞籍抗清义军首领于七的下落,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之初,于七曾先后两次起兵,第二次举事是在顺治十八年.由于清军在当年底就调集旗绿兵丁数万人前来围攻,于七方面此次并没 ...
-
借刀杀人,清代“栖霞于七案”中的一起典型的诬告事件
顺治.康熙之际,栖霞人于七曾先后两次在胶东半岛起兵反清,两次的结局大不相同:第一次被招安,第二次被镇压. 在于七第二次起兵后,清廷态度强硬,调集重兵攻打于七的大本营-牙山.根据史料记载,登莱二府不仅在 ...
-
莱阳历史上有位名士叫董樵,相传曾是栖霞于七的军师
近来,笔者在查阅栖霞于七的史料时,偶然看到一位名字叫做"董樵".不少资料记载说,于七第一次反清时,谋主(相当于军师)就是他.此前笔者对这位历史人物了解不多,得知这段渊源之后,才专门 ...
-
探访栖霞市亭口镇下塞口村,一个与“于七”很有渊源的地方
上个周末,春雨濛濛.午后已近黄昏,笔者和朋友一起外出了大半天,此时正行驶在返途当中. 遇到雨天,原本归心似箭.但走到栖霞市亭口镇附近时,忽然在导航上看到了一个很眼熟的地名--"下塞口&quo ...
-
清末山东同盟会曾撰文为“栖霞于七”正名,以此发动民众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如今堪称胶东区域内的一门显学.但在清代大部分时间里,这显然都属于一个禁忌. 在清代官方史料中,于七的事迹记载较为简略,并且常以"土寇"呼 ...
-
栖霞于七第二次反清时的山东总督,是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溥
栖霞于七先后两次举兵反清,这是胶东历史上的大事件,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此前也发过不少与此相关的探讨.而本文要介绍的人物,亦与此话题有关.他就是于七第二次反清时的山东总督祖泽溥.作为当时本省级别最高 ...
-
胶东半岛在清初还能看到老虎,栖霞和黄县均有官方记载
老虎是林中之王,对领地环境(生存空间)有极高的要求.在历史上,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老虎的领地也逐渐缩小,很多地方都已经难觅老虎的踪迹. 山东是人口稠密的省份,野外早已不见有老虎生存.实际上,不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