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杀人,清代“栖霞于七案”中的一起典型的诬告事件
相关推荐
-
【边疆时空】达力扎布|清代内外蒙古十盟会名称的固定及其时间考
达力扎布 历史学博士,蒙古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蒙古史,蒙古法律. 摘 要:清代内外扎萨克蒙古十个盟会的名称是以其会盟地点命名的.清初各盟会的会盟地点未固定,亦无盟名.康熙年间会 ...
-
死后与苏麻喇姑相伴的神秘女子,身份存疑,一份奏折解开谜团
在现今河北省遵化市的昭西陵,就是赫赫有名的孝庄文太后的陵寝所在,这是在清朝皇后陵中规格最高的一座.距离昭西陵仅仅1.5公里之外,是唐山市南新城村东也有一座陵墓与之遥相呼应.它远远不及昭西陵那么宏伟,这 ...
-
清廷后宫最长寿的妃子,不得康熙宠爱,自己争气活到97岁
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很长,后宫规模也很庞大,被记载下来的皇后嫔妃们就多达66人.被网友戏称为"大猪蹄子"的乾隆,相比他的祖父要节制得多了.这么多的嫔妃,康熙自然很难一碗水端平,对于她 ...
-
清初秀才集体揭露官员恶行,结果18人被斩,读书人很傻很天真?
哭庙,一般是指人到祭祀.祭奠场所含泪吊唁的行为.这一种行为在江南一带尤其是在江苏地区非常流行.明朝时期,科举制度比较完善,士人群体庞大,并且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地位,他们一旦受到压迫.威胁,往往会采取集 ...
-
康熙平定三藩的故事
1661年,顺治帝去世,才八岁的康熙即位.顺治帝临死前留有遗诏,命鳌拜等四位大臣做康熙的 辅政大臣,帮助其处理国家大事.鳌拜因为立过战功,手握兵权,因而根本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更不愿意与其他三位辅政大 ...
-
清代栖霞县的名宦祠,除了牟敬祖之外还奉祀哪些人物?
牟姓为栖霞之望族,其渊源有二,一称"铁口牟",一称"名宦牟". 铁口牟的铁口,指的是其先祖之居所:名宦牟的名宦,指的是其先祖之地位. 所谓"名宦&qu ...
-
莱阳历史上有位名士叫董樵,相传曾是栖霞于七的军师
近来,笔者在查阅栖霞于七的史料时,偶然看到一位名字叫做"董樵".不少资料记载说,于七第一次反清时,谋主(相当于军师)就是他.此前笔者对这位历史人物了解不多,得知这段渊源之后,才专门 ...
-
清末山东同盟会曾撰文为“栖霞于七”正名,以此发动民众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如今堪称胶东区域内的一门显学.但在清代大部分时间里,这显然都属于一个禁忌. 在清代官方史料中,于七的事迹记载较为简略,并且常以"土寇"呼 ...
-
向清廷告发“栖霞于七谋反”的人,后来得到了于七的家产
于七反清,是胶东历史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常谈归常谈,但每次谈起,很多朋友还是感兴趣,本文的主题也与之有关. 关于"于七"其人其事,民间的传说多于正史的记载.在清代的官方史料当中, ...
-
栖霞于七第二次反清时的山东总督,是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溥
栖霞于七先后两次举兵反清,这是胶东历史上的大事件,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此前也发过不少与此相关的探讨.而本文要介绍的人物,亦与此话题有关.他就是于七第二次反清时的山东总督祖泽溥.作为当时本省级别最高 ...
-
胶东游记:参观崂山华严寺,相传栖霞名人于七曾隐身在此
在胶东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待解之谜.栖霞籍抗清义军首领于七的下落,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之初,于七曾先后两次起兵,第二次举事是在顺治十八年.由于清军在当年底就调集旗绿兵丁数万人前来围攻,于七方面此次并没 ...
-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 ...
-
探访栖霞市亭口镇下塞口村,一个与“于七”很有渊源的地方
上个周末,春雨濛濛.午后已近黄昏,笔者和朋友一起外出了大半天,此时正行驶在返途当中. 遇到雨天,原本归心似箭.但走到栖霞市亭口镇附近时,忽然在导航上看到了一个很眼熟的地名--"下塞口&quo ...
-
有种野果在栖霞话中叫“盆莓头”,儿时上山最期待遇见它
夏天草木茂盛.虫类众多,本不是适合上山游玩的季节.但在笔者的童年当中,却留下了不少夏天上山的记忆.原因很简单,山上有些东西对小孩来说很有吸引力. 大体来说,夏天的山上,吸引孩子的东西主要有两种,一种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