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烂片,但误读中国文化不是它的原罪
相关推荐
-
刘亦菲《花木兰》电影预告,引来种种争议,挑刺是否合理?
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常识: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这部电影,是迪士尼1998年动画<花木兰>的真人版"公主歌舞系列片",该片在当时取得3亿美元票房,不但风靡全美 ...
-
国风绘本故事推荐《木兰辞》
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阅读 这本<木兰辞>是以家喻户晓的北朝民歌为蓝本而创作的,它细腻的将现代绘画艺术与传统国风相融合,用大气浪漫又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重新演绎这部中国史诗经典.既有恢弘大气,又有 ...
-
不要小瞧《木兰:横空出世》,它是花木兰电影里最有突破的一部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她隐瞒女儿身代父从军,并几百入侵民族,随着那首<木兰辞>一起,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遗憾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却被好莱坞一次又一次改编成电影,其中最成功 ...
-
不及格的《花木兰》,真的太难看了!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木兰辞> 文丨旧故麻袋 ∨ 迪士尼巨制<花木兰>在中国本土扑街了,原本觉得不应该,毕竟"木兰从军&quo ...
-
专访 | 马克力文:揭下误读标签,让世界看见真实中国
美国人马克力文(Mark Levine),自2005年来到中国,他作为一名音乐人.作家.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美籍专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名音乐人,他用美国乡村音乐讲述中国故事,迄今已创作 ...
-
从对《论语》的误读,看中国的国学教育
文/阿蹦 主播/萧然 父亲上过几年私塾,小时候教我<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后他这样解释,小子,学习后要经 ...
-
成一农 | “科学”还是“非科学”——被误读的中国传统舆图
"科学"与"非科学","客观"与"主观" 被误读的中国传统舆图 成一农 <"科学"还是&quo ...
-
中国陶瓷史上的两次误读及其匡正—兼及“釉陶”概念的源流
中国陶瓷史上的两次误读及其匡正 -兼及"釉陶"概念的源流原创 陈彦堂 河南考古 摘 要:中国陶瓷史上曾先后发生过"误瓷为陶"和"误陶为瓷" ...
-
【观点推荐】被中国家长误读的“快乐就好”(深度精选)
被中国家长误读的"快乐就好"-- 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是否快乐? 作者 | 伊姐 01 你会不会对孩子说"快乐就好" ...
-
陈彦堂:中国陶瓷史上的两次误读及其匡正——兼及“釉陶”概念的源流
作者:陈彦堂 来源:"河南考古"微信公众号 原文刊载于<华夏考古>2021年第3期 汉代绿釉陶雁(<中国陶瓷全集·秦汉>)(图源:"大众考古&qu ...
-
《创世纪》中明末传教士对中国《寰有诠》的误读及与“太一生水”之渊源
生民无疆 2021-08-31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计学 ,作者程碧波 尊重版权,转引请注 <耶经>创世纪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 ...
-
宗教宽容:对中国古代宗教的一种误读
2010年6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内容提要: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存在宗教宽容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宗教兼容的误读.中国古代宗教之所以长期存在多神兼容现象,乃是宗法社会.原始思维与专制政治这三大因素综合 ...
-
1983年:一页不该永久误读下去的历史
2021-05-08 10:04:31 来源: 酌月楼002 作者:陈先义先讲这样一则故事,我的老首长.共和国开国上将李聚奎,曾经是井冈山的红一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党中央任命他当了国家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