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江湖浪子,生死离别时吟诵了两句诗,却成不可复得的绝唱!
相关推荐
-
诗词笔记:今日水犹寒
今天看骆宾王的诗. 与卢照邻胸罗锦绣.身缠恶疾不同,骆宾王是笔也弄得.枪也耍得,七岁写诗,才名早著:雪山锦城,都曾浪游,可最终也是"有时无命".他少年成名,人皆称神童,<咏鹅 ...
-
千家诗(一百七十九)——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大家好,我们依然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五言绝句部分.今天,我们要来一起鉴赏的是来自于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按照 ...
-
骆宾王在易水边为荆轲写下一首诗,短短二十字,道不尽的悲凉慷慨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已快60岁的骆宾王因上疏讽谏,触怒了武则天,被诬下狱.次年,骆宾王遇赦出狱,这一年冬天,他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仍决心报效国家. 在易水边上,骆宾王看着萧萧水寒,不禁 ...
-
唐诗解读——骆宾王之《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 燕丹:指燕太子丹青 解读: 公元679年的冬天,骆宾王遇赦出狱,离开长安,远赴幽燕.此时的武则天正紧锣密鼓地图谋大唐.篡夺帝位.怀才不遇的苦闷 ...
-
初唐四杰骆宾王写的这首送别诗,气象雄壮豪迈,颇有侠客之风
在大唐,有很多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驰骋疆场,报效祖国,封狼居胥,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杨炯如此,岑参如此,骆宾王亦是如此.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年少成名,7岁便创作出<咏鹅>. 此后,骆宾 ...
-
落纸写旧诗(77)---【唐】骆宾王《于易水送别》
落纸写旧诗(77)---[唐]骆宾王<于易水送别> 于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析赏] 文/王亚飞 拱手作别,"风萧萧兮易水寒 ...
-
明明是一首送别诗,却被骆宾王写成叛逆者之歌,寓意深远!
说起骆宾王,很多人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知道他的一首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佛读小学那个年代,这是二年级语文课的一首诗. 骆宾王的出名其实不仅仅因为 ...
-
秦桧子孙中状元,路过岳飞墓时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提到秦桧,每个国人无不咬牙切齿.秦桧残害岳飞,阻挠抗金的劣迹流传至今,让人愤恨不已.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作为一代奸臣,秦桧卖国求荣,自毁长城的行径,其子孙必然也会看在眼里 ...
-
秦桧子孙中状元,路过岳飞墓时写下两句诗,今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买主求荣苦二帝,献媚金妖!议和投降合君意,群臣激愤下免诏." 很多人都喜欢明朝,因为明朝276年里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即使灭亡了崇祯也不丢大明气节,宁愿自尽也不跪着投降.相比 ...
-
秦桧子孙考上状元,路过岳飞坟墓时写了两句诗,竟被后人称赞不已
在古代的时候,读书属于一个高投入高收益的事情.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如果想要翻身获得政治权力的话,那么就要登上"读书"的这个天梯,才能够拥有好的人生和前途. 在经过了数十年的勤奋读书之 ...
-
秦桧子孙中状元,路过岳飞坟墓时写了两句诗,今成名句被称赞至今
公元1142年1月27日,随着一杯毒酒,一句'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在宋朝大理寺中,年仅39岁的岳飞和儿子岳云一同被杀,消息传出,百姓无不为之哭泣:"是非之公如此!"反观金国一方& ...
-
秦桧子孙中状元,路过岳飞墓时写下两句诗,后成传诵的千古名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武穆当年胸中的愤怒,即便过去千年,现在读来依然能够引起共鸣,国仇家恨,这是任何一个公民都 ...
-
秦桧后人中状元,路过岳飞墓时写下两句诗,后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在历史上,秦桧算得上是古今第一奸相了.在死了之后,还用白铁浇筑成雕像,跪在岳飞的坟前,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能够享受这个待遇的,普天之下没有第二家了. 青史留名我想秦桧是没有希望了,等待着他的也只有遗臭 ...
-
大奸臣秦桧落魄时写的两句诗,却意外成为千古名句,一直流传至今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
-
秦桧后人中状元,经过岳飞墓时被刁难,留下两句诗竟成千古名句
秦桧后人中状元,经过岳飞墓时被刁难,留下两句诗竟成千古名句 原创2021-08-24 20:27·曹操侃历史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北地怎禁沙岁月?南人偏占锦乾坤.--<牡丹亭> ...
-
秦桧教书时发了两句牢骚,成为后代教书先生的口头禅,从前的学生常会听到!
秦桧的两句牢骚诗,成为教书先生的口头禅,从前的学生常会听到!秦桧留下的半首诗,被换了种说法,成为教书先生的口头禅! 祖父是旧式文人,年轻时,以塾师为业(就是私塾先生),靠教书维持生计.但是,那个时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