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书丨我葫芦我的瓢
相关推荐
-
那些事儿丨董彩平:妈妈的水缸
小林一茶说:"故乡啊!触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望着窗外,物是人非,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却如南山的梅花,簌簌地飘落了一地-- 小的时候,农家生活离不开水缸,每逢盛夏,院落里会放一口水 ...
-
青未了|'一缸‘’童年
文 | 林源 小时候,农村可没有自来水,家里的用水都是从村里的砖井里挑回来的.先是从井中用井绳一桶一桶提上来,然后用扁担把两桶水担回家,储蓄在自家水缸,因此家家户户都有水缸.我们家兄弟姊妹多,用水量大 ...
-
日子“缸缸”好
文/李春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的家里每户都有大缸,而且不止一个.人们使用最多的是水缸,其次还有粮食缸.激白菜缸.腌咸菜缸等等. 缸的底部和上口都是圆的,中间略微鼓了一些,憨憨的,像个鼓鼓的球. ...
-
【老物件·时光】赵文卿系列散文之三:水缸·水瓢
水缸·水瓢 司马光砸烂缸的故事尽人皆知.一段时间以来,我曾对有关这一故事的儿童启蒙读物表示怀疑.因为我总觉得读物插图里,司马光所砸的缸的位置画得不对头,它不应该在花园里,而应该摆在厨房里.后来我想,插 ...
-
李同书丨一本影集
金色的阳光给挂在店门上的一块红底白字的铝制牌匾镀上一层橘红,党员之家几个字愈发熠熠生辉,十九大召开前夕,县委给每一户党员挂上了一块光荣匾,作为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祖孙三代的党员之家,从挂上牌匾的那一刻起, ...
-
李同书丨乡村独白
乡村是固体的,坚硬而柔软,你想融入和渗透,它具有亘古超强的包容性,它又不介意你的背叛和排斥,始终用月光似的眼睛抚摸你的来世今生,几千年以前贯始至终.你的行为决定你的态度,乡村绝不横加干涉.关键你已经无 ...
-
李同书丨父亲的座钟
很多年过去了,八仙桌后面的条几上仍然摆放着一台古色古香的旧式座钟,绛紫色的木质外壳,圆圆的银色钟盘,长长的钟摆有条不紊地摆动着,清脆响亮的滴答声像一支节奏感超强的乐曲,让人觉得岁月就是在这种永不间断的 ...
-
李同书丨摸鱼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到离村不远的河滩去摸鱼.出了村,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一片茂密的杂树林,绕过二魔道的瓜棚,就看见河滩那一汪碧绿的河水了.二魔道老远看见我们的影子,一双绿豆般的小眼睛睁得溜圆,直到我们 ...
-
李同书丨父亲的架子车
架子车的结构并不复杂,车把跟车架同为一根粗壮的槐木,车帮的支架有榫头,卯在车架的槽孔里,嫌不牢固,用一根长方形的木楔嵌入.两个车轱辘被一根钢轴连着,走两条无法交融的平行线,却组成一个割舍不开的共同体. ...
-
李同书丨难忘那年的榆钱糕
姥爷去世以后,姥姥好像再也没有更好的东西招待我,这似乎成了她心里过不去的坎.其实那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学会了自个照顾自个,但是姥姥一直把我当成尚未长大的孩子,挖空心思变着法满足我的需求,拮据的家境 ...
-
李同书丨母亲·元宵
春节前,母亲就开始准备元宵的食材了.市面上众多品牌的元宵,母亲无意留恋,她甚至在点播秋玉米的时候就打算种一块糯谷,不需要多大一块地,只是在玉米地外围留几片苇箔大小的一小片,就可以满足一家人元宵节的需求 ...
-
李同书丨吃热馍啊!
天气的寒冷并没有影响母亲的心情,刚进腊月沿儿,她就进入了年的状态,加工面粉是筹备工作的序曲,所有要做的花糕.馒头.包子,均来自面粉的前期准备. 母亲每年都要储存两袋子小麦,用做年关蒸馍的面粉,夏季收麦 ...
-
李同书丨乡村人物琐记
郭老师 读完小学,任教员的伯父执意让我到郭瓦念初中,不明白当时郭瓦怎么实行两年初中制,提前结业也许是那时候伯父对我这个独子隐秘的情怀和期望表露,他得为早日丧父的我负责.五华里开外的那个村子像谜一样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