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又到一年供暖时】◆严冬

(0)

相关推荐

  •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怀念我的父亲

    本文作者:李翃 "父亲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节日,是商家营造的消费节日.父亲是一个永远的尊称,与"父亲节"没有实质关系,但提到"父亲节",我不 ...

  • 生产队时期农民生活日常掠影(1)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全程经历了生产队时期.那时一个全新时期,是一段燃情岁月,一方面,因为生产力低下,产量很低,农民生活很苦,另一方面,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提倡学雷锋做好事,提倡公而忘私精神,提倡 ...

  • 【洞庭作家】张卫国/牧牛

    牧牛 作者:张卫国 每当我站在家乡金窝江边,远眺碧波清浪的汨罗江,俯瞰沿江两岸靓丽秀美的风光带和优雅壮观的湿地公园,端详着那些悠闲散步的人们及嬉戏打闹的孩童,总会勾起我儿时在此地曾经牧牛之情趣-- 发 ...

  • 村口那棵老枣树(翠苑)(吕献)

    2020-11-23 07:31:42 翠苑 2020年5期 吕献 离乡多年,一棵老枣树的影子常常在我的眼前浮现. 老家村口拐角处的空地上,有一株不知年岁的老枣树.它歪歪扭扭的树身足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

  • 赵小明 | 牛年忆耕牛

    人类对牛的敬重与生俱来,文人对牛的赞颂诗文多如牛毛,农人更是把牛视作宝贝,精心饲养,远胜于当下人对宠物的珍爱. 生产队集体化时期,每个小队最大的建筑物就是饲养室.饲养室里有足够的空间,摆放着整齐的牛槽 ...

  • 推荐|沈正武:彭岗队社员最信任的共产党员小队赵会计

    母亲曾经给我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赵会计,共产党员,43岁,没有文化,会打算盘,凭智慧.靠记忆.用良心将彭岗队70多户.400多人的财务收支管理的户户没意见,人人都称赞,家家年终分配钱清账明. 19 ...

  • 上海知青回忆:老乡吹牛“老虎肉”两元一碗,自己嫌贵没吃

    苏文盛是个返城的老知青,他嘴上常挂一句话:动物会报恩. 了解他的人知道,所谓的"动物报恩",其实是发生在他下乡时候的一件事,当时山洪爆发,生产队的耕牛困在河中高地,他自告奋勇去拽牛 ...

  • 散文||社 房

    社   房 蔡小平||江苏 人民公社年代,每个大队都有大队部,每个生产队也都有社房.我们生产队的社房,建在前后两个庄子的正中间,座北朝南,一排八间草房.墙是泥土垒成的,足有一尺二寸厚.每间屋檐下的南北 ...

  • 【中州作家】乐悠悠:消失的牛屋文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12] 消失的牛屋文化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所谓"牛屋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农村这块群体出现的一种生活社会现象.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生产.生 ...

  •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陈泉宇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 □陈泉宇 陈泉宇,男,46岁.江苏省泗阳县经信局干部,文学爱好者,发表过<一座古城的骨感与妩媚><舌尖上的古韵与豪情>等散文.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

  • 散文||借 牛【征文】

    借   牛 潘宗旭||贵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牛年春节假期已是过半,有一句世说新语,叫做"假期余额已不足".是的,对于我来说,岂止是"假期余额不足",而是牛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