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社 房

(0)

相关推荐

  •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陈泉宇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 □陈泉宇 陈泉宇,男,46岁.江苏省泗阳县经信局干部,文学爱好者,发表过<一座古城的骨感与妩媚><舌尖上的古韵与豪情>等散文.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

  •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怀念我的父亲

    本文作者:李翃 "父亲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节日,是商家营造的消费节日.父亲是一个永远的尊称,与"父亲节"没有实质关系,但提到"父亲节",我不 ...

  • 生产队/王云

    文/王云 生产队 生产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也是当时中国农村最小的基层组织,生产队的上级是大队,大队的上级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是由每家每户组成的,大多数生产队户数在二三十户,大的生产队 ...

  • 怀念耕牛

    耕牛是农民最忠实的朋友和功臣.它一生不辞劳累,勤勤恳恳地犁地,拽磨,碾场帮人干了许多活.在没实现机械化的年代,如果没有耕牛,人们就只好自己累死累活地当牛做马,所以说人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耕牛. 到了播种 ...

  • 【中州作家】乐悠悠:消失的牛屋文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12] 消失的牛屋文化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所谓"牛屋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农村这块群体出现的一种生活社会现象.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生产.生 ...

  • 山东作家‖【又到一年供暖时】◆严冬

    作者简介 严冬,山东郯城人,喜欢阅读与写作,偶有诗歌短文见诸网络平台及报端,工作闲暇之余,借手中的拙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借以抒发.感悟.感怀浓浓的真情实感. -作品欣赏- 又到一年供暖时 立冬过后, ...

  • 【灵璧随笔】灵璧县南这个汉子的人生

    汉子的人生 汉子的人生 文/抱璞斋主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1967年4月的一天中午,李庄生产队的牛棚草栅边,几个小孩放爆竹,烧着了草栅.两个饲养员老头回家吃午饭了,只有汉子一人看管牛棚,为16头牛 ...

  • 推荐|沈正武:彭岗队社员最信任的共产党员小队赵会计

    母亲曾经给我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赵会计,共产党员,43岁,没有文化,会打算盘,凭智慧.靠记忆.用良心将彭岗队70多户.400多人的财务收支管理的户户没意见,人人都称赞,家家年终分配钱清账明. 19 ...

  • 赵小明 | 牛年忆耕牛

    人类对牛的敬重与生俱来,文人对牛的赞颂诗文多如牛毛,农人更是把牛视作宝贝,精心饲养,远胜于当下人对宠物的珍爱. 生产队集体化时期,每个小队最大的建筑物就是饲养室.饲养室里有足够的空间,摆放着整齐的牛槽 ...

  • 【洞庭作家】张卫国/牧牛

    牧牛 作者:张卫国 每当我站在家乡金窝江边,远眺碧波清浪的汨罗江,俯瞰沿江两岸靓丽秀美的风光带和优雅壮观的湿地公园,端详着那些悠闲散步的人们及嬉戏打闹的孩童,总会勾起我儿时在此地曾经牧牛之情趣-- 发 ...

  • 村口那棵老枣树(翠苑)(吕献)

    2020-11-23 07:31:42 翠苑 2020年5期 吕献 离乡多年,一棵老枣树的影子常常在我的眼前浮现. 老家村口拐角处的空地上,有一株不知年岁的老枣树.它歪歪扭扭的树身足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

  •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文:张宗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土地没有包产到户以前的生产队时代,我们老家山东滕州界河镇东曹东村,共有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老牛屋.现在,老牛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 ...

  • 雷泰平:乡土记 —— 牛屋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牛屋,最终在村子里彻底消失,已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