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一条熟悉的路
由于疫情,开学又延迟了。终于在公历9月12号这天,小学、幼儿园与特殊教育学校开学了。经过几天开学初的忙碌,今天我们抽了个空,踏上了这条熟悉的送教旅程。
车子在平坦的大道上行驶着,中秋的凉意渐渐袭来,车子里开了暖风。天空渐渐暗下来,不一会儿,淅沥淅沥下起雨来。雨刷在挡风玻璃前有节奏的晃动,路两旁的风景像飞一样在我们眼前划过。
晴空万里人人喜欢,绵绵小雨自有它的韵味。它像一位柔慈的母亲,将她甘美的乳汁洒向小路、庄稼、天地以及更远处的山谷,它们贪婪地吮吸着。
不仅如此,这条路上,目睹了和丽春风,赫赫炎炎,也见证了金风玉露与银装素裹。这是一条四季更迭,风景变换的路,也是一条初心不改,风雨无阻的路。
路的右边是一片稀稀疏疏的枫叶林。林子不大,每棵树只有少女的手臂那么粗细。这片林子,没有雾裹烟封一万株的繁盛,也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它却有枫叶飒飒凋寒叶的寒姿!叶子不大,犹如手掌大小,上面经络分明,犹如一根根铮铮铁骨,涌躺着红色的血液。
再往前去,是一片绿莹莹的红薯地。每一片叶子,宛如一张硕大的耳朵,微风一吹,耳朵们一致地翻过去,露出纤纤柔柔的红薯茎。在农村 ,红薯叶不是什么稀罕物,你若想要,连招呼都不用打,就可以下手掐一草篓子。掐的时候,茎里会流出白色的津液,沾到手上,感觉粘粘的。注意不要弄到衣服上,不好洗掉。记得去年,比这个时候晚一些,我和秀锦老师每人掐了一大把,回去往开水里焯一下,沥干,调上盐巴,香油,吃到嘴里,滑滑的,像是菠菜却又比菠菜好吃。
来到阿奎家,一切还是原来的老样子。院子里的梧桐树显得越发清脆了。唯一不同的是,院子里多了一堆带着苞儿的玉米棒子,远远望去,如一堆香槟色的沙子。
我把月饼礼盒放到桌子上,向阿奎爷爷转达了学校的慰问,然后开始给阿奎传授新的教学内容。
阿奎虽然看不见,但听起故事来特别起劲儿,他对故事中的问题对答如流。每听一个故事,他热切地和我们交流,他总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他能毫不忌讳地说出来自己喜欢哪个人物,他还能联系历史,把自己融入到历史故事当中。
课程结束,和往常一样,阿奎爷爷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到村口。
村民们有的站在自家大门底下,有的撑着小伞站在湿漉漉的水泥地面上,有的干脆背着手,连伞也不打,毕竟这点零星小雨阻挡不了人们闲聊。
“又是给李宝宝来上课了,这孩子有福喽。”
“亲自上门,两个老师教个学生,那得多大功夫。”
“你们是多久来一次?”
“我们两周来一次,不管学校再忙,我们得把学校的工作提前安排妥当了,然后抽个我们共同的空当才能过来。”
“来了,也不吃完饭再走呢?”
“那可不行,回去有回去的工作。”我们总是乐呵呵地拒绝村民们的挽留。
车子启动了,我们又踏上了这条熟悉的路。
(作者:刘小哲 舞钢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