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民间百件|来看看竹火钳、吹火筒都长什么样?
相关推荐
-
火膛煨番芋
地底佳果 火膛煨番芋 文/施国标 番芋,也称红薯.红苕.甜薯.山芋等.但家乡习惯称之为:番芋.如今番芋在农家的田园里种得少了,但每当我想起小时候"火膛煨番芋"这件事时,仍无不为之兴 ...
-
繁星 | 汤罐杂忆
遍身长满铜锈,黑黜黜的一只旧物件,又一次被摆放在光亮的地面上.这是一只用半毫米厚的黄铜薄板焊接而成的盛水器具.外形像透了20斤装绍兴老酒的陶瓷坛子. 这是从祖母手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已经一百多年了,搬了 ...
-
【洞庭作家】夏四文/灶边的那根吹火筒
灶边的那根吹火筒 作者:夏四文 近来,一部<装台>火了.于是,又追了原著陈彦的另一部作品<主角>.其主人公忆秦娥在乡下演出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烧火丫头,八九岁的样子,拿着一根吹火 ...
-
散文||消逝的土灶
消逝的土灶 小时候,家里的土灶是土砖垒砌的,一大家人,锅大灶也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南麓的丘陵地区,既依不了山,也靠不了水,历来都属于贫困地区.在我的记忆中,除了经常吃不 ...
-
【西散原创】李敬相作品 | 老屋·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家乡留不住肉身,他 ...
-
谭喜爱:犹忆那时柴火饭/邵东作协荐稿
犹忆那时柴火饭 谭喜爱 上世纪60-70年代,在我童年岁月,住的是土瓦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柴火灶.炊烟袅袅升腾,哪一定是村民做饭啦! 做柴火饭就得砍柴,我和姐姐常到屋后光厅山砍柴.路旁的茅草.黄荆条子 ...
-
物华天工·三衢民间百件|老座钟:时间滴答,往事不忘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9-03-01 10:39 老座钟:时间滴答,往事不忘 记者 罗东哲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座钟不仅是个稀罕物,也是奢侈品."家住市区新桥街的陈玉 ...
-
物华天工·三衢民间百件
物华天工·三衢民间百件--鞋桶:70多年历史的陪嫁品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8-12-27 09:40 谢水根 文/摄 前几日,我和妻子一同去看望岳父岳母.进到屋里,岳母正在整理鞋袜,还指 ...
-
“物华天工·三衢民间百件” | 火熜:老祖宗的取暖宝贝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8-11-29 11:34 火熜:老祖宗的取暖宝贝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周洋 天气渐渐冷起来,不由得就想打开热空调.电热毯.暖风机.小太阳取暖.想想祖宗们用的取暖设备可 ...
-
物华天工,三衢民间百件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8-11-15 11:10 老式脸盆架: 热腾腾的水雾,热腾腾的生活 记者 罗东哲 旧式的木质脸盆架,相信很多80后还是见过的.虽然现在已不常见,但它也曾扮演过举足轻 ...
-
物华天工·三衢民间百件|樟木箱里的乡愁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8-08-02 09:50 陈锡祥 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原本在衢州的工商银行工作,后来因要调往建德,我们一家人都决定随行. 父亲先去了建德,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从市区水 ...
-
昭陵博物馆展藏四千五百件文物 墓碑墓志铭壁画都是精品 件件传奇
到礼泉九嵕山游玩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时候,先参观了烟霞镇的昭陵博物馆,这五个字是已故作家叶圣陶题写的,叶圣陶是叶兆言的祖父.昭陵博物馆朱红大门,飞檐翘角,两边墙上有浮雕,门口一对石狮子,国家3A景区. ...
-
三星堆民间有件四马玉雕车,根据三个考古发现,这件玉雕真假难定
在民间收藏界,很多藏友对三星堆的文物都情有独钟,随着最近几年三星堆考古发掘不断取得突破,让人们对神秘的三星堆也多了一些认识和了解.然而,民间流传的三星堆文物中有不少都是赝品,比如充满争议的玉雕四马双人 ...
-
“三三三法则”,让客户买单健康险—— 百件健康险、千万保费的经营之道(下)
件数是寿险事业的生命, 件数越多, 表示寿险事业的脉搏跳动得越健康. 太平人寿青岛分公司高级经理郭慧玲 是一名健康险销售高手, 每年完成的健康险保单件数在百件以上, 加上其他保单件数, 郭慧玲已连续3 ...
-
清晚民国瓷器色料比对 百件瓷器看演变 精品瓷器在民间(二十八)
官窑瓷器制作成本极高,随着大清王朝的落幕,中华传统古瓷器也在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步入最后的绝唱,清代一共二百七十六年,期间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创造的辉煌瓷器,让人感到无法逾越,今天仍然是光彩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