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的编修、防伪与秩序维护

(0)

相关推荐

  • 胡近仁(上)

    一代硕儒胡适的族叔胡近仁 曹 健 绩溪县上庄村在19世纪末,出了两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的人,他们就是胡适和胡近仁,当年在上庄一带算是天才.奇才.胡适,现代学术大师,在国内外声誉卓著,在上庄一 ...

  • 郑小春丨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的编修、防伪与秩序维护

    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的编修.防伪与秩序维护:以民国<清华胡氏宗谱>为中心 论文来源:<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作者简介:郑小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自善本 ...

  •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最容易忽视的灵魂

    家风家训是最容易被修谱人忽视的一项,所以很多家谱是翻不到家训的. 家谱是传承,但是很讽刺的是,有家谱的家族也不全是有传承的家族. 有传承的家族,家谱必有家规族训,甚至专门成册厚厚的几大本,对族人规范和 ...

  • 唐代谱牒的官修和私修

    郑樵曾在<通志>中说:"姓氏之学,莫盛于唐."唐代是我国谱牒修撰的高潮期,据<新唐书·艺文志>所载,有唐一代的姓氏之书多达61部,922卷. 我们分初唐.中 ...

  •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过程中应摒弃的陋习

    家谱应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在修家谱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要把家族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续修家谱,既要继承先辈的 ...

  • 谱牒文化丨家谱编修之家谱血肉

    在传统文化中,有"生不立传"的说法,只有去世的族人的个人信息部分才可以称之为"世系传".而家谱记载的在世的族人部分就不能称之为"世系传",只 ...

  • 谱牒文化丨家谱编修之家谱骨骼

    世系图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之一,又称为世系考等.这部分内容为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世系图在家谱之中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快速找到相应的人,以及这个人兄弟父子等血缘 ...

  • 谱牒文化丨家谱编修流程

    编前准备 编修一部家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浩大工程,特别耗费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这考验着修谱发起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艺术.家族威望等,还考验家族的团结能力.家族财力.对宗族文化的认知程度.注定着这是 ...

  • 谱牒文化丨家谱中生人为什么不能编修世系传?

    不为生人(在世人口)立传主张盖棺定论,成为修谱修志传统原则已有很长历史,新修家谱同样应继承这一传统原则.其理由: 一.家谱属家族信史(伪谱除外).给生人立传,不易正确评价功过,容易产生偏差,撰写人也会 ...

  • 编修姓氏通谱靠谱吗?谱牒研究学者有话说……

    对于族谱爱好者来说,参与修一部本姓氏的通谱,那就是一件想想都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就好比考古学家能够挖掘一个尚未开启过的帝陵一般兴奋. 就目前来看,一些姓氏已经修好通谱,有一些姓氏在修通谱,有一些姓氏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