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达标检测—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小明同学前往泰山旅游时捡到一块岩石标本,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其是花岗岩。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下图中最有可能是小明同学捡到的岩石标本的照片是(  )

2.泰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于地表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其中飞来峰上的“飞来石”更是有如天外来客(见下右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组成上面右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与左图中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岩浆岩—甲B.变质岩—乙C.岩浆岩—丙D.沉积岩—丁4.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外力侵蚀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两题。

5.下列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6.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岩层形成时间从老到新依次为②①③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7.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太行山    B.太岳山C.子午岭    D.六盘山8.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A.地壳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褶皱—断层C.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侵蚀D.水平挤压—风力堆积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某地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9.图中(  )

A.①是岩浆发源地    B.②是岩石圈C.a是板块生长边界    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10.图中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2019年3月1日,我国首个火星基地在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建成。柴达木盆地的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并排出油气。图1为红崖地区地貌景观示意图,图2为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的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境内最像火星的地方,其与火星类似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以流水地貌为主    ②昼夜温差较大③大气主要成分         ④沙丘、砾石广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的地形部位可能是(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图1为北半球M聚落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其中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图2为沿QP一线所做的地质剖面示意图。M聚落分布于两侧山脊之间的宽谷中,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且该日M聚落的日照时间为北京时间8:10至17:50。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已知:tan30°≈0.58,tan35°≈0.7,tan40°≈0.84)

图1

图213.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B.两广丘陵C.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14.下列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所示地形为背斜山B.乙处草坡因下渗强烈,表土含水量小C.图2中森林为落叶阔叶林D.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该地昼长夜短图1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图2为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15.图1中的地质构造对应图2中的(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16.图2中甲、乙、丙三处(  )A.甲处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B.乙处堆积作用显著,成为山岭C.丙处岩石破碎,不宜修建水库D.三处地下水都丰富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阅读下列实验材料与步骤,完成下面两题。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木板上铺上等量的沙土,其中一块再铺上草皮。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相同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两水槽中。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沉积物的数量差异。

17.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积到水槽底部的过程是在模拟(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18.若某区域正在经历左图的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降水变化率减小    B.土壤肥力增强C.河流含沙量增大    D.风力堆积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该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20.若图中4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各地对应的地质构造或地形正确的是(2分)(  )A.甲—火山     B.乙—向斜C.丙—断层      D.丁—背斜(2)图示Ⅰ、Ⅱ、Ⅲ、Ⅳ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2分)(  )A.Ⅰ        B.Ⅱ        C.Ⅲ         D.Ⅳ(3)图中序号与其对应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2分) (  )A.①—变质作用         B.②—冷却凝固C.③—重熔再生         D.④—外力作用(4)自然界中常有与乙、丙两地类似的地表形态。下图中反映其形成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2分)(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5)丙处地貌成因是      ;下列与甲处地质构造成因相同的有    (双选)。(4分)A.庐山       B.富士山       C.华山       D.喜马拉雅山(6)图中(双选)(2分)(  )A.甲处有利于修建大型工程B.乙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油C.丙处地下可以开挖隧道D.丁处火山喷发时对人类有害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岩石类型中的    岩,B处为    岩。(2分)(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并分析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4分)(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    岩。(1分)(4)A、B、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理由是 。(3分)(5)岩层A、B的形成顺序是 。(2分)23.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属于    山。(4分)(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以表示岩层运动的方向。(2分)(3)下列地理事物中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2分)(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泰山     D.庐山(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填序号)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2分)24.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不同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4分)(2)据图分析CD截面所在的地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4分)(3)EF截面所在河段的航道靠近   (E、F)岸,说明判断依据。(6分)答案全解全析单元达标检测1.C2.D3.A4.C5.D6.D7.D8.A9.D10.D11.D12.A13.A14.B15.A16.C17.B18.C19.A20.A一、选择题1.C A、B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其中A是页岩,B是砂岩;C质地坚硬,由多种矿物组成,是花岗岩;D有气孔构造,是玄武岩。故选C。2.D 花岗岩是地下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地壳抬升;再经外力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形成泰山景区随处可见的花岗岩。故选D。3.A 据材料可知,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左图中甲是岩浆岩,A对;左图中丙是岩浆,C错;丁是沉积岩,乙是变质岩,B、D错。故选A。4.C 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受地壳运动影响抬升,出露地表,其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该地貌景观,C对。5.D 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图中地貌的形成与地壳的褶皱构造、断裂及外力作用有关,B错;甲、乙两座山脉分别是向斜山和背斜山,形成原因不同,C错;丙河流发育于断层线附近,其成因与断层有关,故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D对。故选D。6.D 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②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错。③处是花岗岩,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根据图示可知,②岩层在①岩层下方,故②岩层形成时间比①岩层早;③岩层侵入到②岩层和①岩层中,故③岩层在②岩层和①岩层之后形成,故图中岩层形成时间从老到新依次为②①③,D对。故选D。7.D 图中太行山、太岳山、子午岭分别属于背斜山、向斜山、向斜山,六盘山为断块山,故六盘山与泰山地质构造相同。8.A 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洼地地势较低,集水成河,之后因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平原。9.D 由图可知,①是大洋板块,不是岩浆发源地;②不是岩石圈;a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地带,是板块消亡边界;b虽是大陆边缘,但其位于板块内部,故是稳定型大陆边缘。10.D 图中的大陆西部为海沟,是板块消亡边界,东部大洋中脊可能为大西洋中脊,因此示意图中的大陆是美洲大陆。11.D 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貌以风成地貌为主,且火星地表无稳定的液态水,没有流水地貌,①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②对;地球大气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而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③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多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砾石等,火星昼夜温差大且干旱,地表沙丘、砾石广布,④对。故选D。12.A 读图2可知,甲—乙沿线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厚度由甲到乙逐渐增大,且甲—乙沿线所在地形部位的中间部位较两侧厚度小。沉积物堆积地区为地势低洼区,地势越低洼的地区堆积厚度越大,地势越高处堆积厚度越小。因此可以推测,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由甲到乙,地势由高到低,且甲—乙沿线所在地形部位中部地势较两侧高,故甲—乙沿线的地形部位为山脊,A对;山谷地势中间低、两侧高,B错;鞍部地势为两侧高、另外两侧低,C错;陡崖地势为一侧高,另一侧低且地势极陡(等高线重叠),该处沉积物堆积厚度等值线较稀疏,说明该处坡度较小,D错。13.A 由材料可知,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而OP的高差为300米,甲坡坡度正切为300÷425≈0.7,利用正切值tan35°≈0.7,可知甲坡坡度约为35°。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即冬至日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为3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得,该地的纬度约为31°34\\\\\\\\\'N,又因为该日M聚落的日照时间为北京时间8:10至17:50,即昼长是9小时40分钟,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13:00,所以M聚落的经度是105°E,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四川盆地。故选A。14.B 根据图2岩层的弯曲形态可判断出图2所示地形为向斜山,A错。根据图2中的信息可知,乙处坡度较缓且位于石灰岩上,所以下渗强烈,表土含水量小,B正确。结合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四川盆地,故图2中森林为常绿阔叶林,C错误。根据上题可知,该地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昼长是9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D错误。15.A 图2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两侧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是断层;图1中山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与图2中甲处对应。16.C 甲处位于背斜顶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乙处是向斜两侧被侵蚀而形成的山岭;丙处为断层,岩石破碎,不宜修建水库;向斜槽部和断层线上地下水可能丰富。17.B 木板上的沙子随水流流入水槽,这一过程模拟的是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沙子逐渐沉积到水槽底部的过程是在模拟流水沉积作用,故选B。18.C 左图的演示过程是水土流失的过程,对降水变化率影响很小,A错;表土流失,会使土壤肥力降低,B错;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C对;水土流失与风力堆积无关,D错。19.A 该地地貌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0.A 石油主要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图示甲处为背斜;丙处岩层虽向上弯曲,但该处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不适合开采石油。二、非选择题21.答案 (1)B(2)C(3)C(4)B(5)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AC(6)CD解析 (1)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发生断裂错位,为断层,A错误;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B正确;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C错误;丁处为火山,D错误。故选B。(2)Ⅰ岩石和Ⅱ岩石由岩浆形成,属于岩浆岩;Ⅲ岩石形成于地下高温、高压环境,属于变质岩;Ⅳ岩石属于沉积岩。故选C。(3)根据上题可知,Ⅰ岩石和Ⅱ岩石属于岩浆岩,Ⅲ岩石属于变质岩,Ⅳ岩石属于沉积岩,故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冷却凝固。故选C。(4)岩层首先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据此判断,图中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排序是①③②,故选B。(5)丙处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甲处为断层,与甲处地质构造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有庐山、华山,故A、C正确。富士山属于火山,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故B、D错误。(6)甲处为断层,不利于修建大型工程;乙处为向斜,地质构造利于储水;丙处为背斜,由于有良好的支撑,其地下可以开挖隧道;丁处火山喷发时对人类有害。22.答案 (1)沉积 岩浆(2)C、D位置见下图。D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C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

(3)变质(4)A A是沉积岩,B、C、D均是岩浆岩(5)先形成A,后形成B解析 第(1)题,A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为沉积岩,B处岩石侵入到其他岩层中,为岩浆岩。第(2)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成时的位置不同。第(3)题,已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变质岩。第(4)题,沉积岩的特征之一是可能含有化石。第(5)题,B岩层侵入到A岩层中,故可判断出先形成A,后形成B。23.答案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 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断块(2)绘图略。(3)A(4)① ①处为向斜构造,地下水容易在此汇集解析  第(1)题,从岩层的弯曲形态上看,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从地层的相互关系上看,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③处岩层整体上升,形成地垒,为断块山。第(2)题,绘制岩层错动方向的箭头时,要突出上升岩块和下沉岩块。其中中间两个细短线为向上的箭头,两边的细短线为向下的箭头。第(3)题,④处为断块下沉形成的谷地,渭河谷地和其成因相似。泰山、庐山属于地垒,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后流水侵蚀而成的。第(4)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因其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容易在其槽部汇集。24.答案 (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受侵蚀;河流上游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2)该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河水流速较慢,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3)E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冲刷右岸,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河水更深。解析 (1)图示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AB截面河谷深邃,呈“V”字形。由图可以看出,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被侵蚀;河流上游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河谷不断加深。(2)图示CD截面河道弯曲,应是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所以河水流速较慢,泥沙易沉积,使河床抬升。为防洪涝,人为加高堤坝,加快地上河的形成。(3)EF截面在河流的下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冲刷右岸,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航道应靠近水深的一岸,即靠近E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