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汝窑

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创作品

乾荷花 咏碧色荷叶式汝窑碗

柴荣令,大观随。汝釉天青媲。

汝窑瓷。似蕪蘼。重天青碧叶烟霏。同产品、人间匮。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原本是五代柴世宗(柴荣)的一道命令,后来却在明代有人把它给安到了宋徽宗的梦里了,之后就是以讹传讹,传的人们也不知道这话是从哪里来的了。《五杂俎》是明代谢肇写的一部笔记,在卷12记载:“(柴窑瓷器)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文中的柴世宗就是后周世宗柴荣(921-959)。传说他命人烧造的一批瓷器,仿照雨过天晴色,被后人称为“柴窑”。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跟随柴荣,与柴荣是拜把兄弟,一起打江山,据称柴荣祖上是望族,家有小窑,称帝后便将自家窑贡献朝廷。柴荣驾崩后,赵匡胤陈桥兵变,自打江山,随后时局稳定后,也开始想烧造御用‘天青釉’瓷器,到了真宗、仁宗耀州青瓷影响整个汝州,到了徽宗设立汝官窑。

清 朱琰《陶说·古窑考》也有:后周柴窑,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汝窑烧造青瓷是想仿制柴窑的‘天青色’,而由于河南地区的原材料天生就能烧造出来类似的青瓷,其中也包括钧窑在内,其实我们仔细对比,北宋钧窑也有很多甚至比汝窑还要‘蓝’的釉色,这一点我们不难在钧窑尤其是在北宋天青色钧窑器物上看到,甚至金代的天青色钧窑,但是往往人们却只看到在天青色衬托下的那几片耀眼的紫斑,却忽视了那天青色。

图1:北宋汝窑局部、北宋钧窑局部

汝窑的釉质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釉层比较薄,单层釉,只有细小的不太明显的柳絮纹或鱼子纹,在急速降温时,内应力预冷急收使釉面的片纹挤压错位,会形成冰裂纹或云母片纹,而钧窑釉质相对比较厚,不会或极少有预冷错位现象,有乳浊感,釉层流动性不大(北宋),釉中会有大小不等的气泡,与汝窑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们往往看到了‘天青色’就认为汝窑只有‘天青色’,而其他青釉色的都不被认为是汝窑,其实不然,尤其在近年河南地区多次的考古挖掘中,包括宝丰清凉寺、汝州张公巷窑的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残片和残器,不仅大部分釉色青绿,而且这些青绿的还多数都不开片,这是氧化焰烧成的效果,而冷却速度缓慢,尽量不让氧气进入炉内,就形成了‘还原焰’,还原焰的色彩就偏向于天青色,也就是说汝窑大部分还是氧化焰烧成,少部分用还原焰烧成,因为‘还原焰’需要更长的时间。

图2: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汝官窑残片

这些不开片的青绿釉把我们的视野扩宽了许多,不仅有丰富的造型,还有不同的色釉,一改我们以往的认识,而且已经明确显示汝官窑不只是‘天青色’,还有大部分都是青绿色或带黄的青釉,下面我们介绍一件‘天青色’之外的青釉汝窑荷叶口碗。

图3:北宋汝窑青釉荷叶口碗

这件汝窑青釉荷叶口碗造型别致,与耀州窑同类造型相似,工艺精湛,釉质细腻而滋润,釉质透明度较高,仔细看有极为细小的‘鱼子纹’,这种釉色据说是在烧成后迅速降温,氧化反应形成的,而还原反应则呈现天青色。

图4:北宋汝窑青瓷荷叶口碗细部

汝窑在北宋早期直接是受到耀州窑的影响,几乎全盘承接了耀州窑的青瓷工艺技术,因此,我们看到临汝窑大都是与耀州窑极为接近,有些甚至很难区分,所以包括造型、釉色、纹饰都与耀州窑相似,甚至在很多不太了解临汝窑的人也常常会把临汝窑当成耀州窑作品,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北宋耀州窑的荷叶压花折边碗的不同形式,就不难理解汝窑有这种折边荷叶碗。

图5: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青瓷折边荷叶碗

耀州窑从五代开始流行压花口,到了北宋时期更为流行,五代时期不见有压花折边工艺,那是北宋时期兴起的,而传到汝州后,汝官窑没有直接沿袭耀州窑的工艺,把压花工艺转变为‘捏花’工艺,所以上面那件是荷叶口捏花折边碗,而不是压花折边碗。清凉寺出土的几件也都是‘捏花口’,这一点与耀州窑有所区别。

图6: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青釉折边压花碗

这种捏荷叶口装饰的汝窑青釉器物在宝丰清凉寺有多件作品,釉质、釉色高度吻合,耀州窑是压出瓜棱、折荷叶边,汝窑是捏荷叶口,只还是还没有发现有弯折口残片,但是并不能否认这种折边的存在,2000年宝丰清凉寺官窑遗址IV区考古挖掘出土了这件捏荷叶口盘,经过修复复原可以看到口沿捏成荷叶式花口,由于汝窑在北宋前期主要还是受到耀州窑工艺的影响,耀州窑这种折口荷叶碗并不稀奇,汝窑有的话也不是不可能,清凉寺出土的这类做工有些并不十分精美,相比前面那件荷叶折口碗的工艺还有相当的距离。

图7:2000年河南宝丰清凉寺官窑遗址IV区出土汝窑青瓷荷叶口盘

汝州张公巷窑也有同样的汝窑青釉残片,2015年张公巷窑考古挖掘的残器中有一件非常突出的青釉盏托残器,这件汝窑青釉盏托的釉质、釉色都能够与上面那件汝窑青釉荷叶口碗的釉质、釉色相吻合,釉面也没有明显的开片纹,釉质也是透明度较高的釉,口沿积釉处也同样聚集了不少极为细小的气泡。

图8:2015年汝州张公巷窑出土汝窑青釉盏托

传世汝窑的作品多数都以细小的‘芝麻钉’支烧,为了尽量减少露台的部分,甚至想做到完美,所以汝窑作品多数是三、五、七个细小支钉支烧,所谓‘芝麻钉’就是细小的像芝麻形状的小支痕,现代这种支钉使用的是高铝含量的白泥土制成,在做成椎体后在尖部稍微捏一下,形成扁片尖,在烧造好后痕迹更加小,敲掉支圈(支圈上有三个或五个支丁),留下三、五、七个极为细小的支钉痕,而古代的支钉痕并不一定很白的,而是多少带一些暖色或偏黄。

图9:现代仿汝窑支钉

汝官窑细腻滋润的釉面形成丝绸光泽,有人说是汝官窑烧造温度不高所至,甚至说当时就是追求这种欲磁化而非磁化的感觉,也就是还差一点点就能产生“磁化反应”,欲成而又止,难度可能也就在这里吧。

图10:汝窑青釉荷叶口碗底

2004年汝州张公巷窑挖掘出土了一些汝窑青釉碗底,碗底留有三个细小的支钉痕,圈足满釉外卷,釉质细腻不开片纹,与上面那件汝窑青釉捏荷叶口碗的烧造工艺一致,釉色、釉质也高度吻合,只是张公巷窑的支钉没有‘捏’过,呈小柱状。

图11: 2004年汝州张公巷窑考古挖掘出土的汝窑青釉碗底

不管是清凉寺也好,还是张公巷窑也罢,这两个遗址都出土过与‘天青釉’不同的汝官窑青釉作品,而且还不是一两件的偶然性,而是一种正式的产品,这种汝窑青釉作品如果在市场上估计很少有人能认为它是汝窑作品。

图12:宝丰清凉寺出土汝窑青釉大盘

清凉寺出土的汝窑青釉作品如上面这只大盘,釉色青中微微闪黄,与以往认识的‘天青釉’不太一样,但是这些都是清凉寺官汝窑遗址出土的汝窑哦,不可否认!

图13:宝丰清凉寺出土汝窑青釉菊瓣口腕

这件是出土的汝窑青釉菊瓣口碗也是无可争议的汝窑青釉哦,不是我们认为的汝窑都是清一色的‘天青釉’,包括大英博物馆藏的七件汝窑也都不是一个颜色哦,但是我们在制作图片时是可以调整颜色的,说要‘天青釉’我们就可以往天青色靠,所以图片有时候会‘骗人’的,要看到实物才能真正理解颜色的本身。

图14:同一件张公巷窑出土的盏托调色后对比

在不同的环境下拍摄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果想要‘天青色’效果?还是想要自然效果,拍摄出来的器物是不同的,这件张公巷窑的盏托在不同的环境下的效果,但是真实的效果是下面那张图片。

图15:汝窑的花口注碗对比

由于我们一直在说汝窑就是‘天青色,所以拍汝窑的都把器物往‘天青色’上靠,懵逼了很多人,以为汝窑就只有‘天青色’哪一种,不是‘天青色’的就不是汝窑。

图16:张公巷窑出土的标本

我们看看张公巷窑出土的一些瓷片标本,很多都是青釉的,而很少是‘天青色’的。这件在故宫博物院展览的就是一个绝好的实例。

图17:张公巷窑出土残器

冰裂纹或称斜开片是高温下膨胀的胎、釉遇冷后相互挤压形成的‘错位’效果,如果收缩力不很大就不会出现‘错位’,也就没有‘斜开片’,只有直开片,单层釉多层釉都一个道理。

七绝 咏汝窑碧色荷叶碗

开窑捂焖釉天青,氧化还原豆绿琼。

错位挤压斜裂片,收缩不致珞纹璎。


每周二 每周五原创作品/网络作品转载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

  • 汝窑虽贵,但莫要过分神化!

    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了汝窑是属于选贡瓷,它是可民可官的,优质的由官府进贡宫廷,落选的可以在民 ...

  • 如何辨识汝官窑青瓷的釉色

    北宋清凉寺汝官窑青瓷是以"天青釉"享誉古今.传闻古人认为 "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

  • 专栏|艮岳之诺:浙江藏家的徽宗情结与宋瓷收藏 / The Imperial Resonance of...

    艮岳之诺 风流天子的遗产 "散落天下的花石纲艮岳遗石,在每个人心中拼出了绚烂又不同的宋代精神花园-" 宋代审美丰富,多姿多彩:「不确定之美」,构成了历代藏家精神寄托的线索. 天气之 ...

  • 天青色:千年的追求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尊 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 梦到雨过天晴, 远处天空的天青色, 醒后他要求造瓷"雨过天晴云破处", 发誓要让工匠烧制出这样令其着迷的瓷器, 汝州工匠技高一筹 ...

  • 宋徽宗“生漆点睛”对汝瓷“褐彩点睛”的影响

    编者按 本篇文章是古代艺术品收藏专委会学术委员."汝瓷研究学会"创始会员刘新民(壹地)先生的原创文章,通过转载,专委会旨在号召专委会委员能够在自己收藏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形成自己 ...

  • 真品看多了,自然也懂了:故宫汝窑瓷器展全集(慢慢看)

    宋徽宗笃信道教,以"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清淡质朴的审美观.汝窑瓷器薄如纸.明如镜.青如天.面如玉,天青色釉的幽玄静谧, 正适宜这种审美情趣.'五大名窑,汝窑为魁',汝窑是中国 ...

  • 台北故宫21件汝窑完整介绍!(含视频)

    古代艺术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宋代汝窑瓷器赏析 台北故宫21件汝窑完整介绍 - 汝窑瓷器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被视为青瓷之冠.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品极少,历代视为稀世珍宝,目前全世界仅存约70件,其中 ...

  • 清凉寺出土汝窑器 ,揭秘最牛瓷器的面纱 !

    清凉寺2000年的第6次发掘,共发现了窑炉19座,作坊两处,以及水井.灰坑.过滤池.沉泥池等重要遗迹. 村内发掘,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之丰富,也是历 ...

  • 汝窑遗址中出土的罕见残器

    清凉寺窑烧瓷的历史较长,从北宋初年延续到金.元时期,期间以烧造民用瓷为主,仅在很短的时间内烧造过天青釉瓷器.199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清凉寺村中部居民住宅便道和院内进行的试掘中发现了烧造御用 ...

  • 御用汝窑——清凉寺出土

    汝窑天青釉盘,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素雅美丽的天青色,搅动着古今中外多少瓷器爱好者的收藏梦. 穿越千年的烟雨,来到大宋,那是一个文化科技艺术空 ...

  • 瓷中之王:汝窑盏拍出白菜价,汝窑咋不值钱了?

    北宋的汝窑青釉茶盏于十一月二十六号在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格很公道,2400万港币起拍,480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5635万港币成交. 5000多万港币叫白菜价? 确实挺白菜的. 要知道,下面这 ...

  • 谈谈汝窑——寥若晨星,梦韵天青,引历代英雄竞折腰

    2017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场 2017年10月3日,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展示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竞标争持约20分钟,经过近30口叫价后,最终由一名亚洲私人藏家以2.943亿 ...

  • 汝窑

    2017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场 2017年10月3日,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展示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竞标争持约20分钟,经过近30口叫价后,最终由一名亚洲私人藏家以2.943亿 ...

  • 全世界公认的汝窑都在这了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 ...

  • 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精华)

    汝窑之所以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