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人生三件宝,一件不能少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民族的秘史”。
《活着》这部小说便是一个民族的苦难史,一度影响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刻认识,被称为中国版的《约伯书》。
作者余华用简单强烈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活着”的故事:
地主少爷福贵因嗜赌成性,输光了所有家产,一夜之间跌落底层。他身边亲人也相继离去,最后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在《活着》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在遭受苦难时,人们对生命的不同态度:
不知羞耻的人,永远沉沦在苦难之中,无法自拔;
心怀敬畏的人,熬过所有苦难,依然有所期待;
勤于自律的人,把苦难化为前行的动力,越战越勇。
人的一生中,苦难是常态。
要想战胜苦难,活得自在洒脱,少不了这三件宝:知耻、敬畏、自律。
1
人生第一宝:知耻
古人云:“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一个人如果不知羞耻,恣意妄为,那么灾难也就离他不远了。
主人公徐福贵年轻时就是一个骄傲放纵、为所欲为的人。
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有良田百亩,身边仆人环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
年少时他上私塾从不走路,把家里的雇工当马骑;课堂上,私塾先生让他念一段书,他却说:“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
先生只好叹气道:“朽木不可雕也。”
长大后,福贵更是沉迷赌博,频繁出入青楼。没过多久,他风流少爷的名声便传遍了全城。
就算他后来娶了陈记米仓的千金家珍,也改变不了那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作风。
他在青楼里每赌必输,带过去的钱输光了,便跑回家偷母亲和家珍的的首饰抵债,就连三岁女儿凤霞的金项圈也不放过。

家珍对此忍气吞声,曾拖着七个月的身孕去赌场好声相劝。
谁知福贵不但不听劝,还对妻子拳打脚踢,让旁人把妻子拖到大街上,不理不顾。
糟蹋妻子,不顾骨肉,福贵的毫无羞耻,最终毁了他自己。
好赌成瘾的福贵,后来遇上赌场老千龙二,一晚上就把所有家产输个精光,最后连家中的百亩良田、祖代豪宅也抵押了进去。
家产败光后,老宅变成了茅屋,少爷沦为了农民。
父亲被他气死,母亲病倒在床,丈人抬着大花轿把家珍接回娘家,此时的福贵已是众叛亲离,再也不复当年的放荡不羁了。
他主动弯腰低头,向赌场赢家租了五亩地,反倒成了龙二的佃户。从此奔波劳碌,起早贪黑,过上了贫民百姓的生活。
《论语》说:“行己有耻,有所不为。”
知羞耻,不枉为,是做人的根本。
人一定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如果一个人无羞耻心,做错了事也不知悔改,那么他将一步步走向沉沦,永远无法脱离困境的束缚。
做人,唯有知耻,才能自尊;唯有知耻,才能改过;唯有知耻,才能行远。

2
人生第二宝:敬畏
曾看过一句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们活着,本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家珍出身商人家庭,穿的是玲珑绸缎,住的是名门大宅,上的是城里夜校。
她如花似玉,知书达理,手指不沾阳春水,是个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
就连福贵也对她一见钟情,连忙找人去提亲,后来家珍按媒妁婚姻嫁到了徐家。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
嫁为人妻后,家珍放下小姐身段,默默做好妻子的本分。
徐家未败落前,福贵生性顽劣,宿柳眠花。她受尽屈辱,却不哭不闹,时时刻刻尽着贤妻的本分。
她懂得生活的不易,因此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平静的日子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一个人的成熟,是能接受现实,减少偏见,对生活永远有所期待。

福贵虽明白妻子的温柔贤惠,但他死性不改。后来又沉迷于赌博,输光了所有家产,一夜之间家徒四壁。
父亲被气死,母亲病倒在床,唯有家珍不离不弃。
面对家世变故,家珍不慌不忙,反而安慰福贵说:“以后不要再赌就好了。”
穿上旗袍灵动如诗,脱下旗袍人间烟火。换上粗布衣衫,住进破旧茅屋,家珍依然用爱拥抱生活。
这一份爱在无声无息中成长,在艰难困苦中生根,滚烫且热烈。
法国作家左拉说: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身为富家小姐的家珍,自从嫁给福贵后,无论富有或贫穷,始终不抱怨,不抛弃。
后来福贵被拉去当壮丁,家珍照顾病倒的母亲和幼小的儿女,生活虽艰苦,但依旧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生活再苦,日子再难,只要还有热情,生活就依旧能够继续。
家珍不畏惧生活的种种困难,好坏都愿意活着。
她咬紧牙关支撑起这个家,等到福贵当壮丁回来,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没想自己却得了软骨病,自此以后卧床不起。
得了病的家珍没有放弃生活,她依然每天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干不了重活就干一些琐碎的轻活,竭力让家人吃饱穿好,无病无灾。
有人说,我们对生活怀有敬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心存敬畏的人,面对生活的苦难,不屈不挠,永不言弃;
心存敬畏的人,面对人生的坎坷,不慌不忙,心怀锦绣。
心怀敬畏的人,懂得取悦自己,也懂得温暖别人,他们始终用满心欢喜,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苦难。

3
人生第三宝:自律
尼采说:“能击倒你的东西 ,往往也能成就你。”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是,生活越艰难的人,越早早懂得自律的重要性。
福贵的儿子有庆出生时,徐家遭遇变故,他也成了“提着镰刀长大”的农家孩子。
有庆从小就受苦,十二岁时,家里没钱供他上学,只好把姐姐凤霞送给人养,省下些生活费用来读书。
他为了能留住姐姐,宁愿主动脱掉裤子,躺在床上,天天挨父亲的鞭子。
因为他一心想着,只要自己挨打,父亲就不会送走姐姐。
有庆虽年小,但他懂得为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并坚持不懈。
想做就做,绝不拖延,绝不放弃,这便是自律的表现。

后来有庆去了学校,平日里除了上学,还天天往羊圈跑。
家里养了两头羊,而有庆则挑起了喂养两头羊的“重任”。他每天天蒙蒙亮时就起床,左手一把镰刀,右手一个篮子,带着还没睡醒的身子去割草。
早上割草回来喂羊,喂完羊后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后又去割草,喂完羊后再回到学校。周而复始,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割草,家里的羊就要饿死。
他的目标就是不能让羊饿死,所以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要按时割草喂养,十年如一日。
自律的人,总是能严格要求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缓缓前进。
生活井然有序,有庆跑着跑着,在学校跑出了名堂。
学校开运动会时,有庆健步如飞,把其他同学远远甩在了后面。老师频频夸赞他具备优秀运动员的素质,未来是可以跟外国人在比赛场上一较长短的。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说: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从来就没有什么天才,有的只是自律的人才。
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起点,但却可以决定生命的终点。
要知道: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成功。
4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同样召唤着读者”。
看过《活着》,我们便更加懂得“活着”的意义。
人生无常,生命可贵。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以后会过什么样的人生。
做人,要知耻,行于正道,才能活得更从容;
做人,要敬畏,行有所止,才能活得更坦荡;
做人,要自律,行之必果,才能活得更自由。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常怀知耻、敬畏、自律这“三宝”,从而走向更高级的人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