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46):形似沁莫分 何处探原形
相关推荐
-
高古玉良渚文化:良渚时期的玉器雕刻,纹饰,工艺详解
良渚玉器就是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这批玉器的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 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 ...
-
《古玉学步》目录
(1):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 (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 (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 (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 (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 (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 (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 ( ...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三)
由上所述,游丝刻阴线电磨笔尖机加工与古砣片游丝刻加工是很容易区别的,虽然都是作径向运动,但两者的痕迹却是相互垂直的,手工硬刻痕更不同(在后面"十一.游丝工,游丝毛雕"会详细讲解).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古玉识趣(95):形似无神韵 工沁说原因
原创一夫之2020-11-12 11:10:38 一件汉高浮雕双螭龙纹韘形佩的仿点举例 藏友一气展视大约二十几件玉器,希望辨赏,惜在未见一真,难得藏友非常理性大度:虽然反映"行内有人说真的& ...
-
古玉识趣(16):百媚千娇因打光,图辨莫轻认包浆
一夫之 高科技时代,藏玩也与时俱进,网络图片鉴识赏玩是太过普遍了.照片是会失真的,在鉴识古玉的型.纹.痕迹等方面尚可,如果在沁色.包浆方面,切不可以图为据信以为真,更不能自欺欺人噢.有藏友发图共辨(图 ...
-
古玉识趣(103):最难素璧鉴古今 自然沁裂打眼睛
一件素玉璧的真仿看点举例 素璧最难鉴古今,老料能不辣眼睛? 一件素璧(图1): 图1-1 图1-2 直径11厘米.孔径2.5厘米.厚0.3厘米. 自古玉璧有和田玉.有地方,料不能成为辨识依据:璧最简易 ...
-
古玉识趣(101):玲珑豆丁小玉鸟 沧沁古工有说道
一件圆雕小玉鸟的沧桑古拙特征 藏友圆雕玉鸟(图1)求辨: 图1-1 长仅约2.9厘米.高仅约1.2厘米堪称分寸之末的丁点圆雕,看点却颇有说道,不失玩味价值. 图1-2 图1-3 古玉辨识虽然料工型纹沁 ...
-
古玉识趣(99):难值孤品现民藏 沁蚀标本分阴阳
--对<蚀重沧痕在器小信息存>的绝佳诠释 民藏有到代真古,很少:民藏有精品,更少.此前的<古玉识趣>有一些记录,诚如同"踏破草鞋无觅处". 民藏也有标本器, ...
-
古玉识趣(65):真仿同形皆龙环 形似神非岂一般
原创一夫之2019-08-10 09:23:32 有些玉雕,再美也与古无缘. 安徽天长博物馆藏三角圩1号墓出的土玉龙环(图1),堪称经典之作.精妙绝伦(参见<古玉玩味(67):堪称经典雕玉龙,精 ...
-
古玉识趣(77):型纹一式似孪生 是否沧桑细辨沁
原创一夫之2019-12-13 09:00:58 战汉浮雕出廓螭龙纹玉剑珌(图1):地子饕餮纹配宽线斜坡纹中规中矩.浮雕出廓螭龙纹灵动传神,堪称精美的战汉浮雕纹饰玉剑珌. 图1-1 图1-2 型制纹饰 ...
-
古玉识趣(92):莫迷标签假与真 辨仿还需练眼睛
原创一夫之2020-07-29 11:56:19 古玉真伪辨,重在赏玩味. 只有带着清而净的"玩"古之心去赏与识,才能辨察于毫末,否则往往不经意间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
古玉识趣(12):勿需工沁细察查 远瞟一眼即见假
藏友帖出一片"高古玉"(图1),又是热烈围观,赞赏"到代"与看假认仿都大有人在.究竟高古还是新仿? 图1 古玉辨识本要从料.工.形.纹.沁色.包浆等多方面进行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