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103):最难素璧鉴古今 自然沁裂打眼睛
相关推荐
-
鉴赏天珠新老有妙招
一.痕迹是鉴别天珠新老的重要特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痕迹学是破案的重要手段,经过加工加工过的古老物件,虽经千百年侵蚀,依然还有蛛丝马迹可寻,这些蛛丝马迹就是我们剔出来与现代工艺作比较的痕迹.老天珠, ...
-
古瓷新老开片的微观“吃土”痕
古瓷大多出自地下,难免会留有自然的"吃土"痕迹. 有的古瓷不用放大镜,也能直视有没有"吃土"痕迹. 有的古瓷表面"吃土"痕迹不明显,需要借助 ...
-
古玉识趣(95):形似无神韵 工沁说原因
原创一夫之2020-11-12 11:10:38 一件汉高浮雕双螭龙纹韘形佩的仿点举例 藏友一气展视大约二十几件玉器,希望辨赏,惜在未见一真,难得藏友非常理性大度:虽然反映"行内有人说真的& ...
-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原创一夫之2019-10-07 11:59:04 最是难识辨素器. 素玉辨识,往往见古见仿见仁见智,见真见假莫衷一是,何以定论达共识,理据先要信服自己. 一块素玉瑗(图1): 图1 原料普通不为难遇. ...
-
古玉识趣(99):难值孤品现民藏 沁蚀标本分阴阳
--对<蚀重沧痕在器小信息存>的绝佳诠释 民藏有到代真古,很少:民藏有精品,更少.此前的<古玉识趣>有一些记录,诚如同"踏破草鞋无觅处". 民藏也有标本器, ...
-
古玉识趣(64):素器辨赏看点在 温故知新重断代
原创一夫之2019-08-08 11:09:55 一块素璧(图1): 图1-1 图1-2 图1-3 古玉素器的辨赏最考验眼力功夫,赏玩者几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图2). 图2 这是大约一年前一位藏友发的赏 ...
-
古玉识趣(89):高古必沧桑 浅薄难思量
原创一夫之2020-03-10 15:29:28 高古玉是华夏文明所特有的文化遗存,所涵盖的时空信息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璀璨繁星. 在高古玉面前,只有沉思冥想,才能与沧桑对话.与远古神交. 也许惊叹连连 ...
-
古玉识趣(90):挖绺不净难去脏 偶遇明清一老仿
原创一夫之2020-04-21 11:29:17 一件藏品,如果对其真仿一无所知是一件烦恼的事:如果见真见仿.无所适从,更是一件烦恼的的事.藏友Wxid就拥有这样一件有趣的藏品(图1). 图1-1 图 ...
-
古玉识趣(51):静心赏素璧
一块素璧(图1),藏友疑问:仅仅一图,怎么看呢? 图1 静下心来,透视一会,就可发现: 沁--沁入肌理.层次丰富.过渡自然(图2): 图2-1 图2-2 熟--透的感觉很可心.如煮熟的萝卜,可以看透玉 ...
-
UC头条:古玉识趣(112): 毋需件件细答问 系列里面述原因
兴趣所致随缘而发的<古玉学步>似乎成了不是系列的系列,本条评贴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加之大量的跟帖很难有时间一一读到,不置评或者漏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或有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