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90):挖绺不净难去脏 偶遇明清一老仿
相关推荐
-
古代玉器制作步骤(写的真是身临其境)
作为一名专业的实战古玉收藏家或者经纪人,了解古玉的工痕是进入古玉这个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对古玉文化最起码的尊重,而了解与区分各个时代的工具与工艺区别更各是一刻不能懈怠,在过去的收藏经历中通过和真正 ...
-
古玉辨伪-从认识机械加工痕迹开始(五)
6.中端仿品是什么?是能从微观中鉴别出现代工痕的玉器: 为了在实战中运用,我们直接上图.下左图为展示,下右图为正面全貌: 这是一件"华山论鉴官微"2021年第二期拍品的公示拍卖实物 ...
-
古玉识趣(103):最难素璧鉴古今 自然沁裂打眼睛
一件素玉璧的真仿看点举例 素璧最难鉴古今,老料能不辣眼睛? 一件素璧(图1): 图1-1 图1-2 直径11厘米.孔径2.5厘米.厚0.3厘米. 自古玉璧有和田玉.有地方,料不能成为辨识依据:璧最简易 ...
-
古玉识趣(93):高端拍卖蹩脚鸡 现代李鬼仿端倪
原创一夫之2020-08-21 10:50:20 一件标识为"明·白玉镂雕展翅立凤"的玉饰品高拍52万(图1): 图1-1 图1-2 华夏玉文化对龙凤题材情有独钟.五千年绵延不绝. ...
-
古玉识趣(14):沁入肌理专打眼 巧用蚀料仿红山
一件<红山美沁>的玉枭(图1),赢得了一片捧扬,收藏者当然也美意尽收,美沁醉人人自醉,醉卧红山六千年啦. 图1-1 图1-2 慢慢赏来-- 此枭鸟裂遍全身(图2),所谓十玉九裂,都因伴随人 ...
-
UC头条:古玉识趣(112): 毋需件件细答问 系列里面述原因
兴趣所致随缘而发的<古玉学步>似乎成了不是系列的系列,本条评贴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加之大量的跟帖很难有时间一一读到,不置评或者漏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或有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识趣(109):一眼见仿为那般 纹饰布局多破绽
"汉代龙凤呈祥纹璧"辨仿看点 对于大量评贴,遇真必赏--未读到的除外.见仿不评--请予评辨的除外. 翻阅<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评贴,一件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古玉识趣(106):瓷看底部玉看皮 表皮里皮分端倪
--风化沁蚀料仿齐家文化的皮上辨识点 多色瑕纹是齐家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参见<古玉学步(195):多色瑕纹斑斓花联璧特色现齐家>). 漂亮的多色瑕纹.自然的绺裂沁蚀(图1): 图1 由于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