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课堂 |马山学科综合实践性项目活动方案

天地大课堂,万物好老师

——马山学科综合实践性项目活动方案

地点一:南门广场
课题1:等高线的做法与地形
课题2:石像的由来
问题1:阅读碑文谈感悟
问题2:花岗岩的前世今生
地点二:穿越密林
课题:山中空气与人类健康
体会:在山林中呼吸感觉神清气爽,为什么?
结论:富含氧气、负氧离子和各种杀菌素等。
关于氧气的问题:一天中什么时候氧气含量最高?什么时候氧气含量最低?为什么?
答案:傍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氧气含量最高,清晨二者相等时氧气含量最低。虽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但是较之于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量相比,植被覆盖好的地方氧气含量远远优于植被覆盖差的地区。
关于负氧离子的论题: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长寿素”,山林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空调屋里只有20个左右,光合作用时叶尖尖端放电产生大量负电荷,负氧离子是氧气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吸入大量负氧离子使人的细胞带负电,就可以增强免疫力,百毒不侵。为什么?病毒应该带什么电荷?
病毒多带负电荷。有的病毒如流感病毒负电荷很弱,乙肝病毒的负电荷较强,负氧离子增强人的抵抗力跟物理上同性相斥的原理类似。
杀菌素:不同的植物还会分泌出各种杀菌素,使林间空气洁净清新,又带着植物呼吸的香甜。
地点三:远观石林
课题:“石林”的由来
问题1:此处“石林”与南方的“石林”有何区别
问题2:陡崖等高线的特征如何
地点四:近观石林
课题:采石场之殇与火山岩的特征
问题1:为什么要保护破损的山体?
问题2:火山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地点五:转弯处
课题:安山岩的风化作用
问题1:岩石在温度变化下会如何?
问题2: 岩石表层与空气接触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3:植物的根系插入岩石的裂缝中生长对岩石有什么影响?
问题4:坡地土壤的特点
地点六:硅化木化石馆
课题: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地点七:半山腰
问题1:描述鞍部特征
问题2:坡地绿网络的作用
问题3:野外方向的判定
问题4:坡向与植被生长的关系
地点八:接触变质带
课题:三大类岩石的不同
地点九:防空洞
课题:绿色环保行动
任务:以家庭为单位,把沿途发现的垃圾捡起,放入自带垃圾袋,带到山下垃圾筒。
地点十:虚拟空间
课题:充分利用好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学好地理
问题1:如何浏览公众号里面的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