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精赏明 沈周《西山雨观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精赏】

明 沈周《西山雨观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 西山雨观图卷 纸本墨笔 25.2x10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面描绘苏州西山烟云变化、雨霁烟消的景色。沈周仿南宋书画家米友仁的笔法,描绘峰峦连绵起伏,山间云雾出没,林木层叠,村庄、湖泊、小桥被笼罩在烟霭之中。山石和草木均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不见线条及皴擦的痕迹,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水平和独到的审美韵味。卷后题跋者都是苏州地区的文人墨客,他们常互邀相聚,饮酒赋诗,切磋画艺,探究学问,他们在诗跋中表达了对《西山雨观图》的赞美,可见该图在明代中后期文人中产生了颇为重要的艺术影响和审美共鸣。

此图原藏清宫,《石渠宝笈·续编》著录(3函28册258页),后流入民间。1957年故宫博物院购藏时画心完好,但后幅自题诗残缺,跋文不知散失何处。2002年,收藏跋文的美籍华人得知画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特将跋文出售相让,使之珠联璧合。

画心无款识,钤“沈”(朱方)、“石田”(朱方)、“启南”(朱方)印。引首文徵明书“西山雨观”隶书四字。后有陈沂、顾璘、文徵明、汤珍、蔡羽、徐充、文彭、盛时泰、文嘉九家题跋。鉴藏印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子孙永保其用”、“修竹馆”、“石渠宝笈”、“石渠宝鉴”、“宝笈重编”、“乐寿堂鉴藏宝”、“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宣统鉴赏”、“盛仲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等。

亲情流露于兹的《西山雨观图》

正统九年(1444),沈周娶常熟沙头(今太仓沙溪)徵士陈原嗣之女、陈蒙之妹陈慧庄为妻。陈氏长沈周三岁,夫唱妇随相伴一生。陈氏卒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冬,沈周写下《悼内》两首,其一曰:“结缡四十二星霜,贫贱来归贫贱亡。只剩辛勤在麻台,尽知惭愧累糟糠。”《西山雨观图》 及其题跋所记,正是沈周在老伴去世后的所思所感:“怪是浮云塞此图,雨声飒欲出模糊。老夫正急西山役,泥滑天阴啼鹧鸪。八日雨作,廿五日择葬老妻,儿辈在西山筑灰隔。积阴妨事,郁郁无好眠。食客偶持元晖此卷投,余诗发所触耳。明日雨止,喜复开卷,心目顿豁,……”原来,喜爱北宋“小米”米友仁雨后山水的沈周,在准备安葬妻子于西山之际,见到了一张烟雨蒙蒙的米友仁山水画作,想到儿孙们正在西山为老妻的墓地忙碌,可是天气却一直不帮忙,雨水频频,急得睡不着觉的沈周写下了一首诗。不料第二天雨就停了,画家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些,于是有了这张《西山雨观图》。画面上濡湿之处水墨相融地表现出烟雨西山的情景,笔法、功力已达化境,令人叹为观止。

沈周另有一幅与《西山雨观图》创作时间相近、气息也相近的佳作,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雨意图》。

画家简介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