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战争(14)齐晋鞍之战

(0)

相关推荐

  • 成公·成公十四年 君其忍之 卫国将乱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莒渠丘公,季佗)卒.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郑公子喜帅师伐许.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秦伯卒.(公元前577年,甲申, ...

  • 齐都成语故事——灭此朝食

    灭此朝食,意思是把敌人消灭了再吃早饭,形容作战气势豪迈慷慨,斗志昂扬.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二年·鞌之战>: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郄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qu ...

  • 平阴的“前世”(2)

    文 | 展恩华 齐国人是很有远见的,为了防止楚国北上攻齐,把一项水利工程拦水坝,在加宽加高后,改造成了一项军事工程,并使之成为齐长城的发端.结果是,齐楚没有开战,齐晋没少进行厮杀. 欲知事情的原委,还 ...

  • 鞍之战(中)

    郤克担任晋国执政的第二年,楚庄王去世,新任楚王只有10岁,已经构不成对晋的威胁.这年晋景公趁着楚庄王的死讨伐了一下齐国,仗是打胜了,齐国也送来了一个公子当人质,但郤克没有参加此战,所以怨气并没随晋国战 ...

  • 中国史上战争(19)齐袭晋太行之战

    此次战役导因,一是齐国报复上次平阴之战,二为栾盈被逐,欲以报其私人之仇恨.其间可能又介人楚康王之阴谋,以期晋齐两国内讧,造成中原之混乱. 齐庄公之作战方略,以潜遣栾盈回晋造成晋国内乱,为其主要才谋略, ...

  • 中国史上战争(17)晋齐平阴之战

    晋悼公霸业,是以团结中原诸侯对抗荆楚之北侵为中心.西部牢控嵩山高地以临郑许之平原:中部强宋国防卫以屏藩曹卫:东部则扼守彭城以保障邾鲁.一面并由此东联吴国以威胁楚之东疆,造成中原北部及东部绝好之战略形势 ...

  • 中国史上战争(18)楚救齐伐郑之战

    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冬十一月,正当晋及诸侯之军围攻齐都临淄之际,楚康王闻齐都危急,思欲伐郑以救齐. 楚令尹公子午出军伐郑,先集中于汾(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是役公子午本不愿出兵,又值深冬气候 ...

  • 中国史上战争(16)晋楚鄢陵之战

    麻隧战后第三年,即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楚国以上年伐郑伐卫,曾受郑军之牵制,无功而还.乃于是年春使公子成赴郑,许郑以割让楚地汝阴之田(约在今河南省襄城县汝河以南之地)以求和. 郑成公果叛晋附楚 ...

  • 中国史上战争(15)晋秦麻隧之战

    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使魏相至秦,宣布与秦绝交.又派郤锜赴诸侯各国征师.是年夏五月,晋厉公遂会齐.鲁.宋.卫.郑.曹.邾.滕八国诸侯,联军伐秦. 当时晋国都在绛,即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二里 ...

  • 中国史上战争(13)晋楚邲之战

    晋楚邲之战,和晋楚城濮之战不同,一切皆由楚军先行主动. 楚军第一个策略是让郑人劝战.郑襄公乃遣皇使晋军曰:"郑之从楚,社稷故也,未有二心,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承其后 ...

  • 中国史上战争(12)秦晋殽函之战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四月郑文公卒,子穆公兰立.十二月,晋文公卒,子襄公立.秦留戍大夫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穆公曰:"郑君使我掌管其北门之防卫,若潜师来袭,郑国可得也."秦穆 ...

  • 中国史上战争(11)晋楚城濮之战

    楚国致力中原与晋国图霸期领导诸侯捍卫中原之冲突是城濮大战基本导因. 周襄王十八年,即公元前634年,楚国控制中原之形势实已相当稳固.不料中原诸侯宋国忽叛楚通晋,予晋文公以莫大之鼓舞,亦予楚成王以莫大之 ...

  • 中国史上战争(25)越攻吴笠泽之战

    公元前478年,吴国大旱.越大夫文种见吴国饥荒,仓廪空虚,乃又倡议乘此时机灭吴.其建议之要点如下: (一)吴王仍积极以谋攻我,今故示息民不备,乃欲以懈我,我不可怠忽. (二)今吴民既疲惫不堪,在大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