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路276号钱业大楼
宁波路276号钱业大楼1917年建成完工,是一幢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三开间立面,底层及二层较高,底层中央入口为券柱式,爱奥尼克柱头整体垂直方向壁柱直达顶层,三层阳台外挑,下有牛腿支撑,涡卷装饰,铁艺栏杆。
三层顶部有文艺复兴式穗帘装饰。四层顶部为外挑檐板,左右有栏板,中部逐次高起形成中心,顶层有加建,大楼基础为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楼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大楼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梯为木楼梯。
上海钱庄同业间的拆借市场有悠久的历史。《申报》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5月起已有拆息行市的记载。最初,钱庄业在南北两市各有一个市场。南市场设在豆市街济阳里,北市场初设天津路阜成里,后迁宁波路兴仁里,俗称“钱行”。每日各庄均派专人到场公议行市,所有资金的拆进拆出,都在市场成交。
1891年,年仅14岁的秦润卿从宁波到上海“协源钱庄”当学徒,1917年提升为经理,并兼“福康”和“顺康”钱庄督理。自1916年起,秦润卿担任上海钱业公会副会长、会长,全国钱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1916年,秦润卿筹款十三万八千银两,购得宁波路、山西路的隆庆里房屋,1917年改建竣工,命名为“钱业公会”大楼。
1922年,秦润卿主持将南市钱业公所和沪北钱业公会迁入钱业公会大楼。从此,上海钱业改变了南北钱业分峙的状态。上海钱业公会作为中国第一个同业组织,具有行业协会的性质,旨在制定行业规则,防范行业风险,维护同业自身的共同利益。在上海当时的几次金融风潮面前,上海钱业公会通过整合同业意志,凝聚同业力量,为维护上海金融市场稳定和行业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大楼在历史后期被加盖了一层。对此,在设计初期,设计师提出,加盖部分与主楼风格差异太大,考虑到外立面形象,建议顶楼采用全透明玻璃屋顶,以营造一种通透阳光的效果。支持的人认为,类似的处理有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融入现代创意设计元素,使饱含时代历史人文气息的老建筑,焕发出后工业时代的青春活力。但是,后来经过反复权衡,否决了这个方案。这主要是因为建筑保护专家提出,顶楼虽然是加盖的,但是同样具有比较长的历史,已经融入大楼的整体。另外就是使用玻璃屋顶,并不环保节能。而为了兼顾采光,设计师在顶楼增开了两扇天窗。这样,顶楼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变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域。
-
(2015-02-15 17:05:33)
-
(2015-02-14 15:34:52)
-
(2015-02-13 15:11:11)
-
(2015-02-12 16:30:40)
-
(2015-02-11 16:35:41)
-
(2015-02-10 16:32:30)
-
(2015-02-09 16:42:20)
-
(2015-02-08 17:41:56)
-
(2015-02-07 17:31:16)
-
(2015-02-06 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