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症并治(14)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调胃承气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诠释]太阳病发作三日,经汗法治疗,其病不解,病邪势必由外向内传变,出现蒸蒸发热的症候表现.此症是由内热极重,阳明热炽蒸肌于外,戳然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大陷胸汤
原文: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浅析:言结胸证见脉浮大者禁下.结胸属邪实于里,脉当沉紧是为相符.今诊其三部脉皆浮大,为邪实于内正反格拒之外之象,必浮大无力可知.治当先固正气,助正以祛 ...
-
《难经》译文注解
<难经>是战国时期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扁鹊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 ...
-
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原文180
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原文180 [郑论] 阳明乃多气多血之府,邪至阳明(躁)[燥]地,与胃合成一家,其邪易实,故病见邪盛者极多,故曰胃家实. [阐释] "胃家实"三字 ...
-
【伤寒论临床十讲】厥热胜复证
[伤寒论临床十讲]厥热胜复证 厥热胜复严格来说是一个热型,以这种特殊的热型而命名这个证候其表现为四肢厥逆与发热的交替出现. 厥阴病之所以容易出现寒热错杂证是有几个原因的,首先,人体经脉相连,如环无端, ...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注释] ①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 ②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部冲逆. ③心中疼热:胃脘 ...
-
『伤寒论』《伤寒论》全文翻译12. 伤寒论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注释] ①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 ②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 ...
-
第六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起326条迄381条)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胡希恕注:厥阴病,即是半表半里的阴证,津液虚则引水自救,故消渴:上虚则寒自下乘,故使气上撞心:热为寒隔,故心中疼热:上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6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陰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注释] ①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 ②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部冲逆.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厥阴病一般是继发的,直中的比较少,大多从少阴病传入,或者用凉药误治传入.古人说"两阴交尽,名曰厥阴".两阴就是太阴和少阴,两阴交尽,到了极点了,最 ...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 ...
-
“热厥”怎么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三)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1 白虎汤证 [原文] 傷寒,脈滑而厥,裏有熱,白虎湯主之.(350) [讲解] 本条乃无形热郁致厥的脉象与治法,乃热厥重证. 滑为阳脉,主热:热邪深伏,阻隔阳气,致阴阳气不相顺接 ...
-
厥阴病之“热厥”的辨别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二)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1 热厥的辨证标准.治则与治禁 [原文]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335) [词解] 口伤烂赤 ...
-
“厥阴病”的本质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一)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温馨提示: 这周将为大家连载肖相如老师对于<伤寒论>厥阴病篇的整体认识,敬请期待! 1 厥阴病概说 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 伤寒六经病各有提纲条文,用以提示六经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