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徽派砖雕工艺与茶桌文化的完美结合!国家非遗大师制

提起中国古建筑,
第一个想起来的便是粉墙黛瓦,
那有着高高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其实,中国的古建筑有很多,
可唯独徽派建筑能给人一种归属感。
历史能带走的只是徽州的沧桑与沉浮,
但其中的文化至今依旧鲜活地存在着。
为什么徽派建筑会让人如此着迷?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徽派建筑自成一派,
其集木雕、砖雕、石雕表现于一体,
有着高超的技艺水平和实用性,
极其富有文化美学底蕴与形式上的美感。
镶嵌在这依山傍水的徽州土地上,
满足了东方人对宜居美学生活的所有幻想。
 
青砖——派庭院中沉淀的百年春秋
青砖是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的见证,
它不仅仅是一块砖,它背后饱含着历史的沧桑,
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这是青砖里的文化
 
触摸着风雨洗礼的老青砖,
或许耳畔依然会响起岁月深处的吆喝,
墙外是行人在胡同中往来穿行的市井烟云
  
砖雕——徽派建筑的门面
有着“千金门楼四两屋”一说
以青砖为雕刻材料的砖雕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不仅诉说着一个个徽州的故事,
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骄傲!
门楼在徽州建筑中是很重要的,
它可以算作是徽派建筑的脸面,
看到门楼,便可以通过砖雕反映出主人的家业、职业等,
从而彰显出主人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地位。
 
青砖——派庭院中沉淀的百年春秋
砖——作为最常见建筑材料,
大部分用于墙体的构建,
在古代也会用于地面的铺设,
但在古代,砖不仅仅只是用做简单的砌墙之用
把砖运用到建筑美学装饰从秦朝就已开始,
大多以简单纹饰雕模压制形成,
到汉代的汉砖形式多样化,
汉画像砖最为突出,但极少用于建筑,
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
彼时达官显贵厚葬习俗大兴于世。
因年代久远建筑砖不复存在,
存世的秦汉遗砖多为墓砖。
把砖雕艺术运用到建筑装饰于明清最为盛行,
清代达到了顶峰,
经历了几百年地沉淀后,
无论在雕刻技艺上,还是人文描写上,
砖雕,非徽州莫属!
 
青砖相比于红砖,产量要低很多,
因为青砖的窑都是有顶的,
而这种穹顶是不能建造的很大的。
所以,青砖比红砖产量低,成本也高,
但是,青砖比红砖更结实,密度更大。
历经了几千年的建筑材料发明,
青砖从皇宫庙宇至四合庭院,
从万里长城到大小城池,
从古老的徽派建筑再到今天的一些高档会所……
从古至今历久弥新,
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青砖的影子,
毫不夸张的说,
“青砖”几乎成了中国建筑中的zui经典的文化元素,
也成了当下的新中式建筑的时尚符号。
 
  
“徽派三雕”国家级非遗大师
对古徽州茶桌文化的“复兴”之作
徽派“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
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其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达于鼎盛。
其中砖雕广泛用于徽派建筑中的门楣、屋顶、屋瓴等处,
石雕用于牌坊、勾栏、柱磉等处,
木雕饰于堂内屏风、梁柱、窗棂、门楣等处。
2006年,徽州“三雕”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俞友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徽雕作品《太平盛世》
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
2012年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
参展作品被评为最佳项目奖;
2013年《皇帝狩猎图》
获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最佳展览奖。
俞友鸿老师擅长徽派风格传统雕刻技艺,
其代表作品《皇帝狩猎图》雕刻层次达到九层,
楼阁的窗户可以开启,
从雕刻层次与雕刻难度上较传统技艺有了新的突破,
是目前所见徽派木雕层次最多的一件作品。
走进俞老师的工作室
墙上布满了从学艺初到现在积累了几十年的手稿
有的已经甚至发黄发黑
但俞老师仍旧没有舍得丢弃并将其保留了下来
俞老师1993年的手稿
砖属徽州
老青砖在国家级非遗大师手上“因时制宜”的改变
俞老师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徽州这个充满了幽梦的地方
而徽州三雕的手艺也在俞老师手上不断地发扬光大
俞老师常年致力于当地一些古建筑上的三雕修复,
包括5A景区江湾的萧江宗祠和汪口景区的俞氏宗祠的修复
也出自俞老师团队。
常年游走在徽州的古村落,
俞老师每到一个地方,
看到村落中随着年月腐蚀破败的的古砖墙,
多半都是被当地村民当新砖用于砌墙,
或用于围墙种菜,
心中满是感叹与惋惜
由此心中逐渐萌生了百年老砖的“复兴之路”
决定将婺源一带损毁的老房子里回收老青砖进行再设计利用
让每一片老青砖能够找到其最终的归宿
 
婺源一带的老房子多数都是从明清时期建造留存下来的
现大部分已被列为保护文物
并不允许擅自拆除
俞老师及其团队在制作的老青砖壶承之前
走访了十几个村落并于当地村民沟通
将一些年久失修倒塌或是在80年代被拆下来的老青砖
一片片收集起来
收集回来的老青砖并不能直接进行雕刻,
需要人工一块一块地挑选,
将严重破碎的,缺失的“坏砖”挑出来,
剩下的“好砖”才是雕刻设计的原材料,
之后每一块青砖
都需要经过清洗、切割、雕刻、整型等粗修的工序,
制作出大体的模样,
然后俞老师团队还需要将粗修好的老青砖
进行再打磨、精修,
最终方能完成老青砖的“完美转身”。
老青砖与现代的砖很容易区别,
用于建筑的主要分为三个规格:
147,258和369
Ps:第一位数字代表厚度,第二位数字代表宽度,
第三位数字代表长度(单位:寸)
每一块老青砖都没有做过做旧处理,
但依然能让人感受的到
它的经历过风雨和吸足人间烟火的岁月痕迹,
因吸水性强,会吸收茶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使用,这一过程,
都将留给它的主人慢慢感受。
俞老师这次选用的是“258”的砖
即厚度为2寸,宽度为5寸,长度为8寸
在徽州,匠人统称这类砖为开砖。
由于每一块老青砖都有着100-200年的历史
都是砖瓦匠人手工制作而成
所以每块老青砖内都会含有大小不一的小石料或是缺口
因此每块老青砖尺寸规格也会有略微的差别
介意的朋友购买前请考虑清楚哦
雕刻图案俞老师选择的是砖雕门楼中最为经典的纹饰图案,
形式布局灵活,富于变化,讲究韵律
 阴雕·四方
 阴雕·方复
 阴雕·风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