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15)
相关推荐
-
《鹊桥仙》·七夕
顾家有字 推平民作家 读大众文学 诗词特约 "现代李清照"女词人的新诗词-- <鹊桥仙>·七夕 作者:浮华背后
-
七夕节品古诗词,读这十首佳作,体会古代文人思想,传承古老文化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来了,属于中国人专属的情人节.七夕节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我国上古时期,在西汉时期普及开来,到了宋朝繁荣鼎盛.在这个美好.浪漫的节日里,除了祈祷美好姻缘外,各地也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安徽诗人杜桂凤诗词(十五)
传播法律知识 · 弘扬法治精神 卿卿我我今生誓,天上人间喜共同 [作者简介]:杜桂凤,笔名云卷云舒,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百荷小学教师.秋浦诗社会员:当代网络精品文学艺术协会会员:安徽分 ...
-
诗词中的七夕,佳期如梦
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而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更是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每逢七 ...
-
朱东源║七夕组诗
<七夕> 七夕佳期自古传, 鹊桥牛女续前缘: 凡间笑定情人节, 文人雅士赋诗篇. 天上瑶池一地宜, 凡间喜鹊两心知. 千年织女揉成句, 万里牛郎化作诗. 爱暖星光仙客醉, 情融月影美人痴. ...
-
七夕同题15首|诗词轩1群诗友酬唱集
诗词轩1群诗友酬唱集 收集整理:大山.若水.田园.秋水长天.陈尤 七夕同题 1/陈尤 七夕有感 九州神话爱悠悠,河汉遥遥分两头. 最忆双星凄美会,年年旧恨换新愁. 2/龙欣 次韵和陈尤兄绝句<七 ...
-
七夕诗词荟
七夕诗词荟 鹊桥仙·七夕 文/落墨惊云 七星映彩,琳琅香案,巧斗银针浮盏. 云裁鸳锦织前盟,眉间诺.花舟树畔. 佳时旋走,谁将情误,莫问人间聚散. 一缘因果一缘痴,勘不破.玄机无限. ❃ 鹊桥仙·七夕 ...
-
七夕征文之智振旗
牛郎织女的传说 从来仙侣羡人间, 岁岁七夕月下谈. 云落襄河辞圣界, 花开抱子到尘凡. 天门搭鹊神棚祭, 扇鼓轮执正拜坛. 每眺交台寻故地, 牛王故事久流传. 生查子·七夕遥寄 去春过柳林, 寂寞桥难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69)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0)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1)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2)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4)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5)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6)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7)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8)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