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部药方/合方之方法
相关推荐
-
桂枝二越婢一汤计量考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此方由桂枝汤与越婢汤两方 ...
-
经方大枣用量小议
经方大枣用量小议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东汉时期的计量单位与现在不同,当时的一两等于现代的15克,而现代通常按一两等于3克使用经方.那么,经方的大枣十二枚等于现代的 ...
-
麻黄系方剂(12)小发汗法
为了方便对比,把桂枝汤.麻黄汤放在前面: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二十枚(擘) 麻黄汤 麻黄二两(去节) 桂枝二 ...
-
评书版《伤寒论》怕冷身体痛?用中医'桂枝柴胡合方'改善血液循环
评书版《伤寒论》怕冷身体痛?用中医&#39;桂枝柴胡合方&#39;改善血液循环
-
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
I导读:这四逆散作为临床最常用的方子之一,在治疗各种兼夹气郁的疾病上,往往能合方使用.王付老师这篇文章,很好的总结了各个脏腑兼夹四逆散证时的疾病的合方使用.小编特意做了思维导图,希望能给大家理解有帮助 ...
-
苓桂术甘汤的衍生方及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
[应用导读] 气虚痰湿证的常见表现有上焦症状如头部之头晕目眩,胸部之胸胁支满,气上冲胸:中焦症状如心下逆满:全身症状如身为振振摇,短气,脉沉紧.<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论述苓桂术甘汤的辨治有: ...
-
赵绍琴先生学术经验,总结出湿阻热郁有效方法,以宣肺化湿开其阻,清泄肝热以开其郁为治法。该方由升降散,栀子豉汤合方加味而成,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故以"和风细雨"名之。...
现代社会湿邪为患日趋明显,湿阻致气机不畅,久则郁而化热,形成湿阻热郁之证.随着所波及脏腑经脉不同,表现出不同之症状而涉及各科,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认真学习研究赵绍琴先生学术经验,总结出 ...
-
『名医经验』人参蛤蚧散合方解难证一则
刘某,男,69岁,2011年2月5日诊. 主诉:气喘10年余,伴心悸.眩晕7年余,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喘咳反复发作10年余,每遇感冒(冬春两季)发作为甚.屡经中西医治疗,自觉症状时好时坏.近几年渐 ...
-
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慢性肺炎、肺大泡
案例源于<王付经方十八反真传> 海某,女,57岁,河南人,有多年慢性肺炎病史,在3年前经检查又诊断为肺大疱,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受凉加重,痰多色白,咯痰不利,胸中胀闷, ...
-
眩晕特效方——李可痰饮三合方
行之健康 公众号 痰饮三合方* 药物组成:泽泻90g,白术36g,野党参.吴茱萸各30g(开水冲洗7次),炙草15g,生半夏.茯苓.紫石英.生龙牡.活磁石各30g,鲜生姜30g,姜汁20mL,大枣2 ...
-
真武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 阳虚水气证以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心悸,腰痛,腹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为主. [方药解读] 真武汤是辨治阳虚水气证的重要代表方,由茯苓三两(9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 ...
-
《伤寒论》方药的煎煮方法
方药煎煮方法是直接影响方药疗效的重要因素.<伤寒论>对每一方剂的煎煮法都有具体要求,用水多少,煮取多少,先煮后煮,方后注中皆有规定,这些内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惜乎后世学者在研究<伤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