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听老战士们讲他们的亲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2016年起
辽东学院就开展了
“千名大学生行万里路
寻访百名抗美援朝老兵”
的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2017年入学的贾雨彬

起初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

“一开始都是

在课本上了解到(抗美援朝)

而且战争离我实在是太久远了”

入学后他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为了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
他们查阅了很多资料
正好他的姥爷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贾雨彬也向姥爷询问起了那段历史
……
贾雨彬和姥爷梁翘天
“为什么想参军?
那时候美帝国主义打到家门口来了,
咱们(和朝鲜)唇亡齿寒,
咱们青年要参加,保家卫国!”
贾雨彬的姥爷刚入朝的时候
就看见了地面上很多很多弹坑
基本看不见人
有一次在执勤的时候
贾雨彬的姥爷正好发现一个敌特分子
他就马上把这个事情上报了上去
司令部就派了一个排的士兵
把特务抓到了
贾雨彬的姥爷也因此
获得了三等功

在活动中

还有很多抗美援朝老战士们

一起讲述了他们亲历的那段历史

抗美援朝老战士:雍永明,88岁

都是晚上走,白天不能走
因为敌人的飞机白天封锁

抗美援朝老战士:奚天来,94岁

全班当时有八个人
在连队里又是担任侦察班长

抗美援朝老战士:刘振清,84岁

我们那个连队是172人
阻击了3天
都是走小路
抗美援朝老战士:于舜臣,88岁
行军打仗的时候
一宿就要走五六十公里
也会感到很疲劳
都是小不点路、山路
坑洼有的是
在清川江的一个支流
我们都是脱掉衣服、棉裤
背包顶在头上,趟水过去
那是11月份
零下10摄氏度到零下20摄氏度
出来以后就感到腿都不当家了
我们部队里都是每人背着一点炒面
渴了就到山沟里舀着水
咕咚、咕咚
那时候一天不能下来
只能吃炒面、吃雪
没有什么别的吃的
带着我们营部侦察班的几个战士
单独地到一个观察点
去观察了敌机的事
大部分都是牺牲了
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
指导员胳膊被打断了
我给他包扎以后
背他撤下来了
撤到后边去了
结果这时候敌人扔了子母弹
可有个钢珠弹
正好扔在他躲的洞口
一下子把他全身
好几个钢珠钻到全身
拿枪的战士也好
后勤的不拿枪的战士也好
都应该勇往直前,绝不后退
必须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去
我们当时出国以后
就没有想回去的事
战到底

“千名大学生行万里路

寻访百名抗美援朝老兵”

的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就是去把这段历史保留下来
就是去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

贾雨彬,辽东学院大四学生

老兵们会老去
而且同学们也会毕业
这个活动所做的工作
就是摆渡人的工作
把老兵们的故事传递给下一届
下一届的同学们
再继续传承下去
抗美援朝精神
是永垂不朽的
如果因为老兵们离开了
就让抗美援朝精神
永远地停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是一个遗憾
要让这份记忆
一直留在大家的心里
林圆圆,辽东学院大三学生
感动、致敬、传承
反复反复讲的一句话
如果你在场听到老兵的口述历史
没有一个人不感动
就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
既然有这个机会
可以亲耳在老兵
身边听到这件事了
那就一定有这个责任
要把这事让所有人都知道
王俊楠,毕业于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在任职在共青团辽东学院委员会
想想七十年前的他们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家卫国
那七十年后
那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
以另一种方式爱国

我们团员青年们

当在团旗下宣誓

我们定当

不负先烈所托

坚定理想信念

编  辑丨王 珊
校  对丨张玉阶
校  审丨肖 健、陈伟星
值班编委丨汤 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