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
-
【学点哲学】浅读《传习录》
文/李 俊 王阳明,这三个字,在当今社会,恐怕但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一直以来,王阳明都是一个偶像般的存在,很多著名的大人物,如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甚至日本的东乡平 ...
-
王阳明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王阳明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坑惨了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到底是个什么“鬼”
原创2021-06-17 19:42·原始儒家 孔前儒家经典内涵首次披露,隐密的儒家文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
-
王阳明死后,提出封杀心学的此人,竟是一条鞭法的首创者
谈及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是一个绕不过的人物,而张居正最成功的一项改革,就是推行了"一条鞭法".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其实并非张居正首创,而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已经有 ...
-
不废话,一次说清楚:王阳明和朱熹在格物致知方面的区别
格物致知的问题来源 理学作为一次先秦儒家思想的复兴运动,理学对先秦儒家思想的重新建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本系统,也就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 ...
-
如何理解朱熹提出的“理”、“气”关系与“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提出了一套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的祖籍是微州婺源人,父亲在福建做官.1130年(建炎四年),他出生于福建. 朱熹在少年时代,学术上就有所成就,十九岁登进士第,开始踏上仕途 ...
-
王阳明和朱熹的跨时空之争:“格物致知”究竟是什么?
摘 要 格物致知,对这个词的理解,朱熹和王阳明,有着很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的背后,是王阳明.朱熹对成圣之路的方法论的分歧. 王阳明和朱熹,隔着342年.这场对儒家经典的跨时空学术之争延续到今天,至今人 ...
-
只有解密了“格物致知”,王阳明对朱熹“格竹”之争才可终结
本文开始之前,先回顾一下上篇<<论语>开篇三句话被误读千年,皆源于对"朋"字的错解>一文的关键内容.因为这涉及到"格物致知"的解密逻辑. ...
-
王阳明:格物致知
原创秋叶渐黄 闲暇之余,读了读王阳明有关"心学"的一些书籍,感悟颇多.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和"知行合一",关键在于一个" ...
-
黎业明:湛若水与王阳明关于格物致知问题的论辩
摘要 在关于格物致知问题的辩论之中,王阳明一再指责湛若水之训格物为至其理.为随处体认天理是"求之于外":对于王阳明的指责,湛若水不仅再三否认,而且针锋相对地批评王阳明之训格物为正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