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三思(之三)
精彩夕阳,留下温暖
清明,自然想起生命旅途中,一个个逝去的亲朋好友。我五岁父亲离去;十三岁和我同是中队长的邱思明,在一起消灭四害活动中,患大脑炎去世;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的好友庄振声(我们共同订一份报纸,共用一个名字:冉庄。)毕业后分配到门头沟当老师,不幸患大脑炎当年去世;去年才得知初恋女友前年已经去世……震动最大的是母亲的去世,感觉像天塌了一样,从此我成了孤儿。……
这种回忆,想起了他们对我的恩,对我的爱,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宝贵,体验了时间的紧迫,悟出了人生意义。
“悟”之后的晚年,会自觉追求精彩的夕阳。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人各有志,晚年各有各的精彩。我想共同的应该是——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不为利,更不为名,只想尽量为人间留下温暖。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留下的温暖,不在于多少,种一棵树,铺一段路,做一件好事,支持了正义,抵制了邪恶,都值得点赞。
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经历了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迎来了世界的动荡和中华民族的崛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折磨,我们练就了火眼金睛。面对敌对势力,将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教训,善于识别各式各样的思想流派,用我们的经验教训,提醒后来人,(同时也只有向其他人,包括青年人学习,才能不落后)警钟长鸣,保证东方醒狮能够实现为人类造福的使命。
我们将会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过好高质量的每一天。
(清明节三思结束,欢迎各位继续共同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专家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聂振弢 唐云增 周同宾
秦俊 张军安 王原野 姚丹华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联谊单位
《作文指导报》编辑部
南阳报业传媒小记者中心
《教育时报》南阳记者站
河南松静匀乐教育科技中心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主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