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汗出明显,是怎么了?
相关推荐
-
答摩课堂硬核伤寒论之真武汤解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92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92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甘草二,炙 干姜一两半 ...
-
21 手足汗出与脾主四肢
手脚心燥热不出汗,手脚心脱皮比较干,脾注主四肢,四肢,指四肢的生理症状,都和脾胃运化有关. 第1个应用 手足出汗,手心脚心出汗. 一,手脚心出汗,但手脚心不是很烫,出的是冷汗,特别是小孩手脚心湿乎乎的 ...
-
头出汗、手足汗和盗汗
头出汗.手足汗和盗汗 清代大医 唐容川 在他的血症专著< 血证论>中说, 唐容川 "汗者.气分之水也.血虚则气热.故蒸发其水.而出为汗.但头汗出.身不得汗者.乃阳气内郁.&quo ...
-
【八风九州汤】 当风解衣,汗出卧冷湿地,半身不遂,手足苦冷,或不遂
八风九州汤方源<外台>卷十四,主治男子.妇人寒冷不自爱护,当风解衣,汗出卧冷湿地,半身不遂,手足苦冷. [方源]<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组成]麻黄四两(去 ...
-
二、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艰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原文220 [郑论] 按此条指太阳传至阳明,而寒邪已化为热,所见潮热.谵语.大便艰.汗出,全是阳明,故称太阳证罢,下之可愈,便是用药的法窍处也. [阐释] 本太阳病并于阳明,名曰并病.前条太阳证未罢, ...
-
二十九、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原文228
二十九.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原文228 [郑论] 既云下之,其邪热必由下而解,自然脉静身凉.,方可全瘳.兹称其外有热,手足尚温,必然肌 ...
-
二十二、阳明病,若中寒(而)〔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貌,濈,本义为水外流。)汗出,此欲作固瘕(是一种寒气结积的病证,其特征为大便先鞕后溏。腹中结块谓之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
二十二.阳明病,若中寒(而)[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貌,濈,本义为水外流.)汗出,此欲作固瘕(是一种寒气结积的病证,其特征为大便先鞕后溏.腹中结块谓之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 ...
-
十五、疮家(患疮疡病者,流脓已久,此皆亡失其津血。)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肌肉收缩,手足抽搐的现象)。原文85
十五.疮家(患疮疡病者,流脓已久,此皆亡失其津血.)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肌肉收缩,手足抽搐的现象).原文85 [郑论] <内经>云:诸疮痛痒,皆属于火.火盛则血亏,若(在)[再 ...
-
手足热汗出,就是阴虚?
手足发热,临床也是常见,比如近期治疗两例,手足心发热病患,严重一例都汗出津津,跟泉眼似得,甚是苦恼. 关于病因现在教科书大都是持阴虚火旺论断.比如清骨散,知柏地黄丸等. 其实临床还有其他方证类型.比如 ...
-
太厉害了!手足心汗出如洗,王居易老师一次治愈
中医书友会第291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手汗证非常难治,王居易老师用经络诊察法,查出病在少阴,所以分别取了手足少阴经的原穴神门和太溪,针刺加艾灸,艾灸结束后手脚热而汗出止.这则病例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