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徐端本《杂画图》

【名称】明 徐端本 杂画图【年代】明代【简介】册页,纸本,每开纵29.4厘米,设色横39.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杂画册》共有12幅图:1.渔翁垂钓图;2.山桥吟行图;3.荷莲萱草图;4.秋溪沙鸥图;5.野航图;6.澄江飞帆图;7.江天晚照图;8.携琴晚归图;9.临流独钓图;10.水亭静居图;11.携琴访友图;12.树下闲眺图。《杂画册》大多描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状,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表达出远离尘嚣,忘情泉石的志趣。画家在这些画幅中着意渲染野逸的意蕴,从而衬托出他放达率真的性格和超脱尘世的理念。1/9 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此选印一幅。

1 / 9

2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3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4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5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6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7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8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9 / 9 明·徐端本《杂画册》欣赏此图册为徐端本的代表作。该图册多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景,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自具风貌。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