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立“泰山军”,不在五大王牌军之下,却被老蒋枪毙了
相关推荐
-
现在唯一保留的国军起义部队,先后与六国军队交锋,成为西南劲旅
新中国建立之后,历经多次大规模的军改,很多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解放军王牌部队都被裁撤了,更不要说是解放战争期间起义的国民党军部队了,但是有一支国民党军起义部队,却被保留了下来,这支部队就是西藏军区山地52 ...
-
淮海战役,邱清泉兵团号称最强兵团,麾下5个军的战斗力如何?
淮海战役爆发时,国民党军徐州剿总下辖4个机动兵团,这四个兵团呈T字型集结在徐州附近.李弥.孙元良兵团居中,而邱清泉.黄百韬兵团位于两翼,犹如徐州剿总的左膀右臂. 此前我们已经分析了黄百韬兵团的大致情况 ...
-
既是军团长又是要塞司令,下辖3个军,为何仅能动用2个师作战
编辑搜图 ▲田家镇要塞是武汉重要屏障 1937年7月初,为了抵御从长江下游溯流而上的日寇,国民革命军第2军李延年部开赴田家镇要塞,担任守备任务.这座要塞位于长江北岸,距离号称"三江之口,七省 ...
-
方先觉在衡阳死战47天,“最后一电”都发了,却转过头投降了
方先觉守衡阳的时候,确实很困难. 第十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时候,第一次被划归第九战区指挥.但因为薛岳指挥不当,将第十军的三个师分开,轮番投入战场,去增援三十七军,导致第十军的三个师变成了轮流挨揍,最后 ...
-
(原创)化最短的时间了解王牌军续3
上二篇介绍了中国王牌军中的43军,38军,13军,1军,27军,47军,现在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其他王牌部队,20军将领强悍,有智谋,敢打拼,是一支有脾气的部队,部队前身是闽东游击队,叶飞是早期的部队领 ...
-
国民党的这个王牌军,五位军长都很不幸,不是被撤职就是被俘
在国民党中,有这样一个军,守如泰山,攻如猛虎,虽然不在五大主力之列,却有一个更加响亮的绰号,泰山军.它就是第十军了.第十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战成名,杀得日军胆寒. 但是,第十军的五位军长却很悲催,仿佛命 ...
-
国军有五大王牌军,全是美式装备部队,不到2年全被消灭
1946年6月26日,解放战争全面爆发.这时候,国军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数量,都远远超过我军.尤其是国军五大王牌军,在各战区充当急先锋,让我军很是头疼. 国军五大王牌军,又被称为五大主力,分别是新1 ...
-
第二野战军旗下五大王牌军,是哪五个军,军长由谁担任?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一直有一个'军神',那便是我们的刘伯承将军,刘伯承将军不仅是在战场韬略过人,而且其本身也是作战风格硬朗的铁血战士,在抗日战争还有解放战争都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俗话说"强将手 ...
-
解放战争国军王牌军,中央军五大主力,两支杂牌军凶悍无比
国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王牌军.北伐时期,第1.第4.第7军是主力.抗战时期,有10个军威震天下.解放战争时期,则有七大王牌军. 王牌军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变化.北伐时,第1军被国民党誉为党军.在此后几 ...
-
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第十八军七大军长都是谁,后来结局如何
在国民党军中,有所谓的五大王牌.说起王牌,大家肯定会想起葬身于孟良崮的第七十四师.其实呀,第七十四师要是跟这个军比起来,那还真是没法比. 你看,第七十四师也就只有张灵甫和王耀武,算是名将了,还有其他人 ...
-
桂系军阀王牌军五大著名军长都是谁,人生结局如何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桂系军阀创造了一个奇迹.别看广西兵人长得精瘦,却个个如同猴子一般矫健敏捷.桂系军阀从创立,到覆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王牌军,那就是第七军. 第七军是李宗仁白崇禧亲手创建的.当年蒋介石北 ...
-
【每天老照片】--9457--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第十八军七大军长都是谁,后来结局如何
在国民党军中,有所谓的五大王牌.说起王牌,大家肯定会想起葬身于孟良崮的第七十四师.其实呀,第七十四师要是跟这个军比起来,那还真是没法比. 你看,第七十四师也就只有张灵甫和王耀武,算是名将了,还有其他人 ...
-
26军军史之 参加孟良崮战役 围歼蒋家“王牌军”74师
泰蒙战役后,华野.军委于47年5月上旬,令我纵撤至莱芜.新泰地区待命. 蒋得悉我主力撤退,令其三个兵团分3路向北进犯.敌第一兵团司令汤伯恩不待2.3兵团行动,即以7师.25师.83师于5月11日自垛庄 ...
-
世界六大王牌军:中国有二没岳家军,第二打垮第四,第一打残第三
世界六大王牌军,指的是世界上战斗力较强的六支军队,这六支军队都是在对外战争中一举成名.而南宋著名的岳家军因没有参加过对外战争,故不在世界六大王牌军之列. 第六军:罗马军团.该军是世界史上较为强大的武装 ...
-
中美王牌军首次近身肉搏,美士兵趴地大哭!志愿军:美军不过如此
引 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军官基本教材<作战理论入门>中关于中美王牌军首次交战的远山战役有这样的分析: 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斗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还不十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