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探析:如何让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技击素养并行不悖?
站桩时,身体发热,是周身血液加速循环的一种表现,脑门微汗,手脚发热,心跳、呼吸如常无异。
要想让身体比不练功时产生、增加热感,仅靠放松是不够的。
以平步浑元抱球桩为例。
外表整体的松和静,不是绝对,是一种条件,一种更好的利用松和紧的条件。
不练功的人,会不自觉的不管身体哪处一紧,其它部位都跟着紧,要不就一起松,很难一处一处的松或紧。
松,有利于血液向心脏的回流;紧,有利于血液的营养注入。
肌肉的持续绷紧,必然造成血液停滞,心脏、呼吸因此而有压力。
而一味地放松,血液循环就无法有效加快,难以更好的新陈代谢。
紧,是肌肉之工作;松,是肌肉的休息。
大成拳这种运动是种养、练、用三体合一的运动,很难把它拆开了讲。
我们把人体全身分为根、中、梢三节,以下所述的有关松紧的话题都会围绕这个展开。
根、中、梢之松紧讲透,练习站桩的热感把握就容易了。
粗略的讲,手、脚为梢,手之紧是为了打人时手或手腕不受伤,而脚之紧,则有利于脚掌蹬地有力,这是从技击角度来说。
从养生角度出发,手与脚的紧,可以带动血液向肢体末端流动。
因此站桩,手与脚要不断有松、紧调整,身体其它部位不参与。
但这个还不够,松手、松脚的同时,我们要紧中节或者根节。
肘和膝为中节,当肩部、胯部之根节力往梢节传导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人体中节的稳定支撑,肘或膝要撑得住,不能打软。
这样中节的紧,就是必须的。
从养生角度来说,梢节松中节紧,如此松、紧的位置转移,能够更有利于血液由肢体末端向躯体回流。
为了加速这种血液回流,我们需要进一步松中节,紧根节。
前面讲了,紧是肌肉的工作,需要血液的供应。
当中节肘、膝有放松意思的时候,肩和胯需要有适度的紧张,这个紧跟僵硬没关系。
可以放松回调的叫紧,不能回调的是僵。
站在技击的角度来看,松肩打人、松胯踢人,好像不主张紧肩、紧胯,肩、胯越松越好。
什么叫根节打人,当目标产生强大回震力的时候,根节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因此肩、胯之根节的含蓄有力是必须的。
什么都不能太绝对,刚开始站桩练功,根节必须得松,不松血液到不了肢体末端,身上力无法向梢节传导,到到了站桩后期,根节是有必要练紧的。
不仅肩、胯需要练紧,即便是躯干也需要练紧,不练紧,躯干的抗击打能力出不来。
先练松,后练紧,顺序不能练错了。
就这样,看似静态、放松的站桩,实际上我们关注的、练的是紧,让身体各部按顺序工作起来,热起来。
综合来看,紧梢是为了增加“武器”的硬度,紧中是为了便于根节力向“武器”的传导,紧根是为了给梢节瞬间受到的目标反震提供静力支持。
全身的热感,新陈代谢的加快,更有赖于各个部位松紧有序的更替。
因此说,养生、技击不能硬性分开,身体健康和自卫素养的提高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