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一枪未发突破黄河天险,美大使惊呼:不可思议!足见刘邓高明
相关推荐
-
司令部宿营偶遇18旅,以为隶属麾下6纵,半夜方知是敌头号王牌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南下大别山 1947年12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经在大别山区转战3个多月,一度控制东起华阳镇.西至武穴的300里长江北岸,与江防重镇."江西北 ...
-
安阳为何最后解放,守敌虽系伪军改编,却是台儿庄抗日劲旅的底子
编辑搜图 ▲油画<刘邓大军出击平汉线> 编辑搜图 ▲豫北战役形势图 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部队相继对陕甘宁和山东两大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原本部署在中原地区的第5军.整11师等精锐主力 ...
-
狭路相逢勇者胜
杀出一条血路 打过汝河去 刘邓大军3路前进.8月23日,东路第三纵队到达淮河北岸:西路第一纵队到达汝南城附近汝河北岸:中路第二纵队主力在新蔡东南渡过了洪河,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指挥部随第六纵队抵达 ...
-
晋冀鲁豫大军挺进大别山仅数月,为何就被迫分兵,看看对手的手段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从豫北地区兼程南下,连续突破黄河.淮河等多道河流防线,于8月27日抵达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完成 ...
-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图
描述:1947年6月30日晚,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于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千米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发起鲁西南战役.此役歼敌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 ...
-
两大野战军连战连捷,为何双双南渡黄河,离开根据地转战外线
编辑搜图 ▲全面内战爆发形势图 1946年6月,以蒋介石下令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开始.分布在中原.山东.苏皖.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周边的国民党军,立即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军事进攻 ...
-
鲁西南战役简介资料 鲁西南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鲁西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进行的一个大规模歼灭战. 国共双方经过一年角逐,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遭失败.随着战争的进程,双方兵力出现强弱消长的变化.国民党总兵力已由战争 ...
-
危急时各阵地接到电话,内容只有五个字,战场却上演大逆转 !
1946年9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打响了名垂军史的定陶战役. 刘.邓首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于9月3日将冒进的敌整编第3师诱至大杨湖地区. 6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 ...
-
打襄阳,疯子王近山不按常规、一反惯例,撇山打城后杀敌措手不及
乘隙捣虚,就是要会钻空子,打击敌人的弱点,关键是要发现何处何时有隙可乘.1948年夏,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后,经过半年的机动作战,撕毁了蒋介石在中原地区的防御体系,大部分兵团守在徐州.郑州等几个孤立的战 ...
-
红色赤岸【杨志青】
红色赤岸 一 八一前夕,约朋友一起走进涉县,去追寻一二九师的军魂,"学党史.颂党恩. 跟党走"主题教育. 沿着清漳河而上,走在去赤岸的路上,耳畔总是响起这一首军歌."在太 ...
-
滑县战役,与以往一切作战都不同,刘邓要求:一切行动中讲求秘密
一.权衡态势,相机歼敌 作战,总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空间位置,以一定数量.质量的兵力,采取相应的形式和方法展开的.这其中敌对双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一定数量.质量的兵力所处的关系位置,就是战场态势. ...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万人进最后剩下6万人,原因为何?
前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争的炮火总会弥漫在中华沃土之上,曾经的战争时木石,是为了争夺领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后来的战争就是刀光剑影,是为了君王的利益,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