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篆刻:吴让之的价值

(0)

相关推荐

  • 中国篆刻如何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赵之谦篆刻 据考古资料证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三件商代铜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具有和甲骨文同样悠久的历史.根据著名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于省吾(1896-1984年)在< ...

  • 读印: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

    稍有空闲,整理了一下前面发过的"读印"系列文章,竟然已经有八十多篇了.依照计划,我们的明清流派印打算学习180方,任重道远,于是翻检名家们的印作,再梳理一下,这一梳理不打紧,竟然发 ...

  • 篆刻观察——玩而老焉的吴让之

    吴让之的篆刻风格既汲取了汉印之庄重与平稳,也继承了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的印学思想,在篆刻艺术的自我探索道路上,吴让之的篆刻风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邓石如"印从书出& ...

  • 零基础学篆刻:技法(1)——字法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集中说说技法部分,既要谈技法,我们可以先对篆刻技法有一个大的概览,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查验学习进度.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如下图: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 我们看,有八大部分 ...

  • 零基础学篆刻:吴昌硕的70年篆刻生涯

    从吴昌硕14岁以后,他一辈子都在刻印. 他自己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这也是我们能拿吴昌硕印谱当字典用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出版的 ...

  • 零基础学篆刻:刀法

    所谓篆刻,自然必须是有篆有刻,我们前面所讲的字法.篆法.章法,多属于"篆"的部分,今天我们来谈谈"刻"的部分.因为是"刻",必然涉及刻刀,刻 ...

  • 零基础学篆刻:拓边款

    上一篇讲了,印面内容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了原印之外,还需要钤盖出来:与之类似,边款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原印之外,还需要传拓出来.本文专讲拓边款.也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专业印谱字口清晰) 注 ...

  • 零基础学篆刻:“不可有二”的齐白石

    网上流行一句很精彩的话: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晚清的篆刻大师学印都有"童子功",看看晚清四大家: ("晚清四大家"开始学印的年龄) 吴 ...

  • 零基础学篆刻:黄牧甫和他的篆刻

    这一节说说黄牧甫和他的篆刻.清代的篆刻史是以流派来传承的,因此,要说黄牧甫的篆刻,有必要向上找找根源: 黄牧甫篆刻的源头 清代的篆刻,有两位大宗师级的人物,分别是丁敬和邓石如. 丁敬开创了浙派,丁敬之 ...

  • 零基础学篆刻:皖浙横站的赵之谦

    篆刻史上有一位公认的篆刻天才,他就是晚清的艺术大师赵之谦.赵之谦身怀多种艺术长才,是诗.书画皆精的艺术家,而他的篆刻成就又是最突出的.有意思的是:赵之谦在后世篆刻界公认的门派概念中没有独有的门派,但他 ...

  • 零基础学篆刻:学篆刻有两个重要窍门来自黄易

    篆刻学习,有两个重要窍门: 1.第一个窍门:篆刻中所经常使用的字体,介于篆隶之间(因此打书法基础时要篆隶并进).其实就是缪篆(也有人称其为"摹印篆")因为这种字形最大限度地适应了方 ...

  • 零基础学篆刻:我们为什么要格外记住蒋仁?

    中国篆刻史上,有两个作品很少的大篆刻家很值得记住,我们在整个系列文章中都会提到,一位是蒋仁,一个是赵之谦. 赵之谦后面会详说,他一生刻印不到400方,却成了影响近代篆刻的最重要篆刻大师. 蒋仁的传世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