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 杂说 @《牛棚杂忆》
相关推荐
-
季羡林的日记,毒舌、轻狂,但也坦荡
将「明白知识」设置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真性情的言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穿透力,引起人们的共鸣. 譬如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于近百年前的<清华园日记>(记录了季羡林先生 ...
-
写作,发现更真实的自我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逃去孤独里吧,任强劲的风吹吧. --尼采 一直都在用理性写作,今天试着抛 ...
-
季羡林先生未刊日记初探——尘封的记忆:季羡林先生的第一次泰山之旅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日记往往是研究某一著名人物的珍贵原始资料,同时也是侧面反映时代和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学问大家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日记是最具体的生命的痕迹的记录.以 ...
-
《清华园日记》:季羡林,熬的时间长了,剩下还活着的就成了大师
相比长一级的师兄钱钟书而言,无论声名或是才学,季羡林都远远不及,只是几十年过去,昔日才子佳人大多作古,活着的,便成了国宝,所谓物以稀为贵.自然,季羡林也委实是大家,单单看图书馆里季羡林工作室的藏书就晓 ...
-
日记共看的乐趣
笔者曾于2018年夏天重新识别并注解了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起因是该日记2002年出版后,还有不完美之处.今年10月又策划出版了夏鼐先生的<燕园清华园日记>,因为两位先生 ...
-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笔记
上周四(11.30)看到"拾遗"发布了一篇文章,叫<你那点"黑历史",赶得上季羡林么>,作为一个闷骚男,我向来比较关注一些名人(尤指在文学类的)的& ...
-
季羡林的未刊日记
季羡林先生记日记从1932年开始,到2002年入住301医院为止.就1949年以前的日记而言,已经出版了3种: 一.<清华园日记>: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初版3600册,其中3000 ...
-
《牛棚杂忆》:十年间的血泪史 全纪录
牛棚,顾名思义,牛鬼蛇神被拘禁的地方. 没错,<牛棚杂忆>就是季羡林被当成牛鬼蛇神被拘禁中的那段耸人听闻的故事.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 ...
-
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写过一本书《牛棚杂忆》,...
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写过一本书<牛棚杂忆>,记录了他当年被拘禁的那段耸人听闻的事情. 季羡林说到,自己当时在写那段回忆时,给自己要求是不要带刺儿,不要带气儿,只要实事求是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 ...
-
童年杂忆
冰心 (作家) 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 一九八○年的后半年, ...
-
杂忆母亲
我是我妈的儿子,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就连警察蜀黍都不可能问这样的问题.可是我母亲自己倒是真的有几分疑惑. 我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把她的名字拆散,她都不定能认得出来.她一辈子唯一和文 ...
-
旧锦新样 | 黄裳:读书生活杂忆
编者按 黄裳是访书.读书.藏书的大家.他的阅读与人生经历,在二十世纪中国极有代表性,值得今人重温与了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推送这篇80年代的旧作,以飨读者. 读书生活 ...
-
张庭伟:文远楼杂忆
一. 系馆文远楼 从1963年进入同济建筑系,文远楼就代表了"我们建筑系",因为它是建筑系的系馆.老先生们说,1953 年文远楼始建时,其实是作为测量系的系馆,后来由于决定测量系迁 ...
-
繁星 | 汤罐杂忆
遍身长满铜锈,黑黜黜的一只旧物件,又一次被摆放在光亮的地面上.这是一只用半毫米厚的黄铜薄板焊接而成的盛水器具.外形像透了20斤装绍兴老酒的陶瓷坛子. 这是从祖母手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已经一百多年了,搬了 ...
-
程砚秋舞台艺术杂忆(刘乃崇)
程砚秋<碧玉簪>剧照 我在二十年代听程砚秋的戏时,年纪还小,不懂得他的艺术好在哪里?三十年代程先生三十多岁,人们说是他演戏的黄金时期,可我才十几岁,只能多少领略一点他的艺术精粹之处.抗日战 ...
-
赵桥 | 红梅一点香如故——杂忆邓红梅同学
总第135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1 在网上买了一本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集>. 这是购书计划之外的一本书,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