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认清一个人,看这三点就够了

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

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

01

“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

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现在很流行。这两种事,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世界各国,有所谓意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由此可见任何国家民族,都很流行。

讲中国人看相的历史,那很早了。在春秋战国时就多得很,一般而言,中国人的看相,自有一套,包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麻衣、柳庄、铁关刀,乃至现代意大利、日本人研究出来的手相学、掌纹学,许多新的东西都加上,也逃不出中国相法的范围。

但中国人还有另外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这就深奥难懂了。“神相”,不是根据“形态”看,而是看“神态”的;还有一种“心相”,是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绝对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学),所以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

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所以,看相是科学。

有人说,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两个眉尖中间的距离——很宽就是度量大,这是什么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皱眉头,慢慢地,印堂的肌肉就紧缩了,这是当然的道理。

还有人说露门牙的人往往短命,因为他露牙齿,睡觉的时候嘴巴闭不拢来,呼吸时脏的东西进到体内,当然健康要出问题。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道理,都是这样的。但是古人看相,很多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是书上说的。”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从经验中来的。

02

曾国藩怎么识人?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他的没有了。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它所包含看相的理论,不同其他的相书。

他说:“功名看器宇”,讲器宇,又麻烦了。这又讲到中国哲学了,这是与文学连起来的,这“器”怎么解释呢?就是东西。“宇”是代表天体。什么叫“器宇”?就是天体构造的形态。勉强可以如此解释。中国的事物,就是这样讨厌,像中国人说:“这个人风度不坏。”吹过来的是“风”,衡量多宽多长就是“度”。至于一个人的“风度”是讲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但是也很科学,譬如大庭广众之中,而其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并不一定长得漂亮,表面上也无特别之处,但他使人心里的感觉与其他人就不同,这就叫“风度”。“功名看器宇”,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

“事业看精神”,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

“穷通看指甲”,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绝对有关系。根据生理学,指甲是以钙质为主要成分,钙质不够,就是体力差,体力差就没有精神竞争。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这种人体质非常弱,多病。

“寿夭看脚踵”,命长不长,看他走路时的脚踵。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走路时脚跟不点地,他果然短命。这种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聪明浮躁,所以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实。

“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

中国这套学问也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就流行了。有一部书《人物志》,大家不妨多读读它,会有用处的,是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昞所注,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最近流行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的科学,这些是从外国来的。而我们的《人物志》,却更好,是真正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指出哪些人归哪一类。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错了,有的人有学问,不一定有才能,有些人有才能不一定有品德,有学问又有才能又有品德的人,是第一流的人,这种人才不多...

孟子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没有挂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很傲慢;喜欢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至少他的心理上有问题。这是看相当中的眼神,是孟子看相的一科,也可说是看相当中的“眼科”吧!

03

孔子的观人之法,看清一个人,这三点就够了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

孔子观察人谈原则。“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以法理的观点来看,就是看他的犯意,刑法上某些案子是要有了犯意才算犯罪。过去中国人不大打官司,喜欢打官司的叫做讼棍。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被控用刀杀人,这是有罪的,要偿命的。有讼棍要被告一千两银子,包可无罪。被告为了保命,就是上当受骗,也只好出这一千两银子了。而那个讼棍得了银子,将送出去的公文抽回来,将“用刀杀人”的“用”字,轻轻加了一笔,变成“甩”字,于是“甩”刀杀人,没有犯意,是无罪的。

还有清朝时,祭孔大典,凡是参加的人,是不得在祭典中东张西望,或转头回身说话的,否则就犯了“大不敬”,重则杀头,轻则坐牢,至少是免职永不录用。

有一次,一位督抚率领部属祭孔,在部属中同僚有隙,某甲到皇帝面前,告某乙在祭典中回头说话,于是皇帝下命令督抚查明这件事。督抚一接到圣旨,惶恐得不得了,最后从部属中找来了平日最讨厌的讼棍,被敲了八千两银子,一千两银子买一个字,讼棍还说白送了一个字,共有九个字:“臣位列前茅,不敢反顾。”

这样答复上去,不但没有事,那个原告,也不敢顶上去了。因为追究下去,你自己如果规规矩矩不转头,又怎么知道被告转了头呢?有罪大家有罪嘛!一件要杀大官们脑袋的大案,就这样由讼棍用九个字,轻轻地平息下去了。

李陵答苏武书中所谓“刀笔之吏,弄其文墨”,从政的人,都要了解这一点,公事办久了,从政久了,法律熟了,专门在笔杆上做工夫,害死人杀死人,比刀都厉害。

所以讲到这里,要“视其所以”,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

譬如有些人就很难安,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朋友,已满头白发了,读书人,学问蛮好。刚刚退休,太太过世了,在生活上打牌没有兴趣,书法好但没兴趣写字,读书人本可看书,但是拿到书,就想睡觉,躺下来又睡不着。

讲到这里,请青年朋友们注意,老年人很可怜,有几件事是相反的:坐着想睡,躺下来却睡不着。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把眼泪笑出来了。讲现在的事,当面讲当面忘,对过去的事,连小时候的都记得起来。讲他好话听不见,骂他的话马上听到了。这是老年人的惨状——因为他太无聊、寂寞,事事无兴趣,只好交了个女朋友,我劝他不必结婚了。

他这种现象,就是老年人的无所安,心不能安。这是老年人,但是年轻人也一样。这是心理上的问题,个人做学问修养,如果平常无所安顿之处,就大有问题。有些人有工作时,精神很好;没有工作时,就心不能安,可见安其心之难。

孔子以这三点观察人,所以他说“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个廋是有所逃避的意思。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个人做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前者属思想方面,后面属行为方面。

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人,放在《为政》篇中,就是知人励品的重点所在。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

(0)

相关推荐

  • 孔子会看相吗?何止会,他能把人心彻底看透~跟着南师学《论语》

    在<论语>的"为政"一篇中,孔子特意谈到怎样看相识人的学问.孔子他老人家历来"惜字如金",和史书上记载的"刚.毅.木.讷,近仁" ...

  • 鬼谷子识人术:战法即心法,五招教你看透一个人

    大家好这里是易道传习社,专注国学文化的分享和传播.如果您正好对国学文化感兴趣,不妨关注我. 曾国藩:" 宁可不识字,也要会识人 ."识人真的很难,但一个人倘若不会识人,在人生道路上 ...

  • 认清一个人,看这三点就够了

    生活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大多人跟我们的交集都是浅淡的,并不需要我们为此付出心血和精力.但是有一些人会跟我们走得很近,这时候,就需要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看清楚跟你在一起的那个人. 固然人与人之间应该充 ...

  • 朋友(363)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2]

    [2].看他对金钱的态度!有人说,金钱是人性的照妖镜,是检验人性最好的试金石.对此,我是深表认同.在金钱面前,一个人的本性往往会暴露无遗,是人是鬼,是良是恶,会一目了然.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不涉及金 ...

  • 朋友(364)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3]

    [3].看他对工作的态度!工作本身就是一场修行,这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其著作中提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在他看来,一个人想要修行,是根本不需要远离凡尘的,工作的地方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反过来讲,一个人 ...

  • 朋友(365)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4]

    认清一个人,看这三点就够了!人生的路很长,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对他好,在选择和相信一个人之前,要确定对方是否值得你去付出.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要认清自己身边的人,认清一个人不 ...

  • 朋友(362)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1]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想要真正看清楚一个人,是非常有难度的,你压根不知道其外表下究竟藏着一颗怎样的心,所以才会有「人心难测」的说法.但是,「识人」又是 ...

  • 朋友(367)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6]

    认清一个人,看这三点就够了! 第一.患难时看真情!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患难时,最容易看清一个人对你是否真心. 小晨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有次,客户寄来一只价值不菲的花瓶,等着拍摄.小晨因为 ...

  • 朋友(368)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7]

    第三.利益前看人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可以看他对利益的态度.人品不好的人,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而人品好的人,不会因利益违背良知. 古时有个叫孟信的人,生活过得很清贫.一天, ...

  • 朋友(369)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8]

    年年「3.15」,年年「打假!为什么假货总也打不完?!为什么诈骗伎俩层出不穷?!都是因为人的罪性!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旧约·耶利米书)!人心难测,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 ...

  • 朋友(372) 认清一个人,其实看这三点就够了[11]

    [2]. 思考的方式!观其所由--看他思考的方法. 有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