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章‖我与“形式美学”初相会
相关推荐
-
当我们在谈论俄国形式主义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什克罗夫斯基《词的复活》
[前言] 当人人都以为学文学就是阅读一些小说来消遣时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开始觉得事实仿佛就是如此,直到选了语言学或者文学理论类的课程,我们才从小说或者诗歌梦中惊觉. 没有文学理论常识的学者是不存在的, ...
-
中国诗法知识谱系论
传统诗学对诗法在民间蒙学的热衷与诗论家漠视.疏远的两种不同态度形成了技法研究的独特景观.如何维系规则与创化.泥古与革新.禁忌与自由等对立要素之间"必要的张力",诗如何通过技术性操纵 ...
-
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理论构建的未来趋势
摘要: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理论构建的未来趋势,它既与中国大多学者自我意识的觉醒相关联,又与如何体现学术研究层面上的"独立精神"相联系.以"跨学科""跨文化 ...
-
南帆:文学形式的构成与多边关系 | 西东合集
一 对于文学说来,形式始终是一个谜一般的概念.M.H.艾布拉姆斯为<欧美文学术语词典>撰写"形式与结构"词条时如此陈述:"狭义的形式指代文学类型或体裁,如:' ...
-
意象学说的“情景交融”
作为一个美学术语,"意象"基于中国古代美学并正在发展为一般理论概念.从先秦典籍中的"象"到<文心雕龙>首次出现"意象",到宋代以 ...
-
文学批评范文10篇 文学批评与哲学
回想1985年出现的方法论热,批评曾喧嚣了好一阵,批评界介绍.时兴或被"炒热"过的新名词.新概念.新主义.新派别.新思潮.新动态等等真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都"各领 ...
-
赵宪章‖《灵山》文体分析 ——文学研究之形式美学方法个案示例
提要:<灵山>是各种文体的杂汇,也是现代人主体感受和经验世界的真实表达.摈弃传统小说的人物命名方式,用人称代词代替人物,是叙说者为遮蔽自己作为一个言说独裁者的真实面目所玩弄的语言游戏,以排 ...
-
赵宪章║本雅明的“笔迹学”与中国书法美学
马欣先生的<本雅明对中国书法的美学阐释及其笔迹学背景>,以及她的相关译介(<笔迹学三篇>),使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浮出了水面--在我们的美学和文艺学论域,对于书法艺术的 ...
-
赵宪章‖“书法现象学”的入口 ——读叶秀山书法美学所想到的
几年前,书友推荐我读叶秀山的<书法讲义>,他说是他从地摊上买来的.拿到手后才知道,这是叶先生为函授大学编撰的教材,并非正式出版物.读后感觉确实不错,于是找来正式出版物,书名已经改为< ...
-
赵宪章‖书者法象·取象喻书——读刘刚纪书法美学所想到的
在同辈美学家中,刘刚纪先生的书法研究用功甚勤,颇具系统性.缘由可能如其在<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所引该书均在行文中注明页码)中所开宗明义:" ...
-
赵宪章:“文学性”之中西别异
一文中,我们曾提及中国文学的某些特点,但语焉不详.当然,这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问题,几句话很难说得清.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不去说"的理由,有效的方法就是拿捏某一特定问题:当然,这问 ...
-
赵宪章:学识偏好之中西别异
在我国古代诗赋史上,少有作品堪比<洛神赋>对图像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自晋代至今连绵不断,成为绘画.书法.戏曲.歌舞.影视等多种图像艺术竞相取意的母题.我们知道,类似的爱情题材及梦 ...
-
赵宪章:“文学成像”缘自“语中有象”
"文学成像",即文学生成图像.成为图像,诗意图.小说插图以及现代影像的文学改编等是其最靓丽的风景,引发历代学者的持续关注和精彩点评,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但是,如果追问文学成像之可 ...
-
赵宪章:伟哉!董大
按:今年5月12号是董健教授两周年忌日 谨以此文寄托弟子对恩师的深切怀念 "董大"是董健老师的绰号.我不知道这绰号的本义,从未打听过它的本义,也不知道何人所名,只是从我来南 ...
-
赵宪章:《洛神赋》的音乐结构及其语象的图像化
在<洛神赋>语图关系研究方面,台湾陈葆真先生堪称最专业的权威学者.在他看来,曹植"<洛神赋>一文之所以特别感人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此文通篇所流露出来的音乐性.&quo ...